6月1日,記者從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處獲悉,5月24日至5月30日這一周,集合信托成立、發行市場繼續降溫。
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最近兩周集合信托市場在一定程度上的降溫不排除受假期因素影響的可能。不過,更多的還在于信托行業轉型過程中面臨非標產品減少、投資者對標品信托接受程度不高等原因。
“隨著未來投資者對創新型信托產品的接受程度上升,募集可能會大幅回暖,但短期內還是比較困難。”該人士進一步分析稱。
上周市場有所降溫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數據顯示,上周共有223款集合信托產品成立,環比減少25.17%;募集資金131.45億元,環比減少13.74%。
具體來看,上周非標類產品成立數量112款,環比減少13.18%,募集規模75.92億元,環比減少12.93%;標品信托產品成立數量111款,環比減少34.32%,募集規模55.52億元,環比增加25.44%。
其中,投向債券投資類產品70款,環比減少37.50%,募集規模42.48億元,環比增加42.60%;股票投資類產品27款,環比下滑34.15%,募集規模3.09億元,環比下滑56.48%。
根據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數據,本年度內,截至5月30日,集合信托市場共成立10827款產品,總計募集規模為7302.55億元。
發行市場方面,上周集合信托市場也出現一定降溫,產品發行規模小幅下滑。相關數據顯示,上周共39家信托公司發行集合信托產品244款,環比減少4.31%;發行規模345.56億元,環比減少14.03%。
其中,標品信托發行90款,環比減少10.89%;發行規模114.58億元,環比減少0.46%。其中,債券投資類產品49款,環比下滑12.50%,發行規模62.25億元,環比增加6.07%;股票投資類產品20款,環比減少35.48%,發行規模20.67億元,環比增加21.16%。
用益信托研究員喻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最近兩周集合信托市場在一定程度上的降溫不排除受假期因素影響的可能。以“五一”假期為例,一般長假之前集合信托產品會集中成立,而節后則會出現產品發行大增的情況。
不過,喻智也告訴記者,更多的還在于信托行業轉型過程中面臨非標產品減少、投資者對標品信托接受程度不高等原因。“隨著未來投資者對創新型信托產品的接受程度上升,募集可能會大幅回暖,但短期內還是比較困難”。
展業風格相對穩健
記者注意到,上周集合信托產品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繼續在7%下方波動。
具體來看,上周成立的集合信托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為6.84%,環比增加0.02個百分點;集合產品周平均期限為1.98年,環比減少0.11年。
“從最近五周的收益率走勢來看,集合信托產品呈現緩慢下行的趨勢。”喻智告訴記者,一方面在美國等國家的通脹輸入影響下,國內也面臨一定的通脹壓力,資金面相對寬松;另一方面,信托行業整體呈現出更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態勢,展業風格相對穩健。
近年來,信托業持續積極推動業務轉型。6月1日,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2021年1季度中國信托業發展評析》并指出,從資金信托的投向領域來看,截至2021年1季度,工商企業穩居第一位,證券市場躍居第二位,房地產、金融同業規模同比繼續壓降,信托業務轉型呈現良好局面。
云南信托研究發展部數據顯示,2020年,信托資金五大投向中唯有證券市場信托是增長的,同比增長15.4%。基礎產業信托、房地產信托、金融機構信托、工商企業信托均出現萎縮,同比分別下降12.55%、15.75%、20.76%、9.64%。
記者了解到,投向為證券市場的資金信托可再細分為股票、基金、債券等。
截至2021年1季度末,投向證券市場股票、基金和債券的規模分別為5891.16億元、2532.77億元和15876.45億元,較2020年1季度的增速分別為25.06%、2.97%、29.70%,在資金信托中的占比分別為3.69%、1.59%和9.94%。
“股票、基金、債券的規模、增速、占比呈現較大的差異,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信托公司發展證券投資類信托業務的路徑和方向。”中國信托業協會特約研究員陳進指出。
喻智也告訴記者,從募集規模上看,各類標品信托產品之間仍有著較大的差距,相關信息披露情況仍有待進一步確認。未來,還是要通過長期的數據對比來看標品信托的發展趨勢。
證券信托門檻提高
對于上周集合信托市場的募集情況,記者注意到,盡管基礎產業信托環比增速較大,但從募資規模上看,不得不說,相比其他投向,金融類集合信托還是具有一定的優勢。
具體來看,上周金融類集合信托募集資金70.36億元,環比減少17.67%;房地產類信托的募集規模29.74億元,環比減少26.07%;基礎產業類信托募集資金18.28億元,環比增加43.14%;工商企業類信托募集資金3.05億元,環比減少56.08%。
此外,從2020年整體情況看,基礎產業信托規模為2.47萬億元,同比下降12.55%。
對于基礎產業信托規模的下滑,云南信托研究發展部總經理王和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主要是由于受疫情影響,國內推行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信托資金與債市、銀行貸款等融資渠道的競爭加劇。
2021年第一季度,這樣的趨勢也在延續。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季度末,投向基礎產業的資金信托余額為2.32萬億元,較2020年1季度同比下降19.52%。
而截至2021年1季度末,投向證券市場的資金信托占比則在不斷提升,達到15.22%,已超過投向基礎產業信托的占比,躍升為資金信托投向的第二大領域。
不過,云南信托研究發展部數據顯示,2020年,只有兩家信托公司證券市場信托規模占比超過40%,分別是華潤信托(53.20%)和外貿信托(45.25%),其余信托公司相關占比均在30%以下。
“占比在20%-30%的公司只有6家,占比在0-20%的公司則有54家,大部分信托公司的證券市場信托規模低于10%。”王和俊告訴記者,隨著業務的持續轉型,這些公司證券市場信托的比重有望進一步上升。
王和俊進一步指出,看似簡單的證券服務業務其實是有門檻的,前期基礎設施建設和客戶積累對于信托公司轉型時期相關業務規模的增長有較大的影響。
“而進一步觀察這一指標項下的頭部、尾部公司規模變化情況可以發現,2018-2020年,頭部公司的證券信托規模擴大了17.97%,而行業整體證券信托規模僅上升3.46%,說明頭部公司對尾部中小公司證券業務有擠出效應。”王和俊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