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去年數據,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我國外貿進出口走出了漂亮的增長線。累計來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中國外貿進出口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1.8%,以美元計同比增長0.6%,均實現了正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國自貿試驗區為穩外貿發揮了積極作用。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各個自貿試驗區自身的外貿業務穩定發展,去年前10個月,我國前五批共18家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額為3.8萬億元人民幣,占全國的14.8%;另一方面,各個自貿試驗區積極在穩外貿中進行制度創新,提供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如黑龍江自貿試驗區創新跨境電商“多倉聯動”模式,助推跨境電商在疫情期間實現逆勢增長。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去年,我國各個自貿試驗區充分發揮先行先試作用,多措并舉解決企業融資難、用工難、履約難,探索“云端線上”方式等等,在加快產業聚集和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方面推出了許多創新舉措,這不僅促進了區內企業活力的釋放,為穩定我國外貿做出了貢獻,還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再度搶占了先機。
那么,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今年各個自貿試驗區如何更好地發揮穩外貿作用?肖本華表示,2021年,各個自貿試驗區促進外貿穩增長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積極貫徹實施商務部2021年在穩外貿方面重點實施的三個計劃,即優進優出計劃、貿易產業融合計劃和貿易暢通計劃,通過差異性制度創新,為全國實施這三個重點計劃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二是積極對接RCEP、中歐投資協定和CPTPP,聚焦高水平開放,進一步加大開放壓力測試力度,促進穩外資和穩外貿的相互促進。
付一夫表示,當前,國際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為此,自貿試驗區作為穩外貿的先行者,應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力求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標準、更高水平的發展;第二,應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推動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對外開放平臺的建設,特別是應繼續挖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與中國有自貿協定的伙伴國家市場等,拓展新的外貿增長點;此外,還應該繼續推動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上的探索與嘗試,尤其是應重點推動自貿試驗區的法治建設,并通過深化通關便利、金融服務、稅收優惠、信息智能等具體服務功能建設,營造一個國際化、法治化且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記者 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