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國慶、中秋“雙節”假期臨近結束。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統計數據顯示,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國鐵路連續8天單日發送旅客超千萬人次,累計發送旅客9788.6萬人次;10月8日預計發送旅客1300萬人次。其中,10月1日達到1509萬人次,創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全國鐵路單日旅客發送量新高。此前,國鐵集團曾預計,9月28日至10月8日期間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1.08億人次,日均發送旅客982萬人次。
“從目前情況來看,今年‘雙節’假期鐵路客運量有望超過預期。”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劉大成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高鐵是國內最便捷的客運方式,鐵路客運量超預期,實際上體現了當前在國際旅游受限后、國內旅游呈現出反彈態勢,尤其是在高端消費方面。
近年來,我國高鐵發展持續領跑世界。據國鐵集團數據,截至今年7月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4.14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達3.6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十三五”期間,“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運營,預計到“十三五”末,總規劃長度達4.5萬公里的“八縱八橫”高鐵主骨架的投產規模將在3.3萬公里左右,超過規劃總長度的70%。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強國是建設經濟強國的基礎。去年9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到2020年,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通建設任務和“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各項任務,為交通強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5月份,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表示,兩批34家試點單位圍繞“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服務”四大領域22個試點項目,正努力開展工作,力爭用三到五年時間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交通運輸部還要滾動推進更多試點項目。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后發現,截至目前,全國第一批13地交通強國試點具體方案已全部落地。第二批試點中,天津交通強國試點方案已經獲批,云南、安徽、吉林、四川、山西5個省份已通過或印發本地關于貫徹《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實施意見。綜上,34家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中,過半已有顯著進展。
“建設交通強國實際上是交通先行,核心是將各地延伸至最基層的資源進行整合,進而拉動我國整體消費,帶動經濟發展。”劉大成表示,“交通強國建設主要是高速公路和鐵路的建設。一方面,可以對經濟形成有效的直接拉動;另一方面,將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以消費拉動經濟。”
8月13日,國鐵集團發布《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明確到2035年現代化鐵路網率先建成,全國鐵路網達到20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7萬公里左右,20萬人口以上城市實現鐵路覆蓋,5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通達。
劉大成表示,未來,現代化鐵路網將覆蓋每一個縣域,中國將形成以鐵路為主導的多式聯運體系,鄉鎮經濟也會逐漸被發達城市帶動起來。記者 吳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