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試驗區的發展是穩外貿的關鍵一環。
“當前,我國建設自貿港、自貿試驗區的步伐明顯加快,向世界表明中國正在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展示了中國經濟的韌勁和動力。”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過自貿港、自貿試驗區建設,創新中國外貿發展,優化外貿經濟發展區域布局,擴大自由貿易片區,實現內外貿的融合共進,形成外貿發展的示范效應,從而穩定中國外貿基本盤。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其中提出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開放自主權,在中西部地區增設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增加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加快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近日,建設自貿港、自貿試驗區,來自中央、部委層面的重大利好政策不斷。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隨后,6月4日,商務部發布《關于支持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目前,我國已設立了18個自貿試驗區。近期,各地也發布了一系列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政策。例如,6月3日,重慶市商務委和四川省商務廳簽署工作方案,啟動共建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其中,提出推動貿易轉型升級,探索建立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建設一批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6月1日,江蘇省出臺《關于在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提升審批服務效能等方面的20項主要任務。
另外,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蘇州自貿片區、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遼寧自貿區大連片區等也陸續發布一系列政策,內容涉及貿易便利化、營商環境等多個方面。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既定國策,疫情影響下建設自貿試驗區、自貿港有助于穩外貿穩外資。
劉向東認為,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港優先發揮政策優勢,通過壓力測試和持續創新尋找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型安排,同時在穩外貿穩外資方面釋放積極信號,形成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通過自貿試驗區建設,穩外貿穩外資效果明顯。例如,近日,廣西商務廳發布數據顯示,廣西自貿試驗區獲批建設9個月以來,截至今年5月31日,南寧片區、欽州港片區、崇左片區3個片區現有企業總數突破1.1萬家,日均新設企業是掛牌前的3倍,20余家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進駐片區。廣西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廣西自貿試驗區將從突出貿易便利化、突出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突出通道物流合作、突出國際產能合作等方面,著力打造面向東盟的國際投資貿易先導區。
張依群表示,建設自貿試驗區要立足長遠調外貿結構、走創新路線、育高端品牌、引高端智庫、增先進技術含量。建議靈活運用減免稅費模式創造政策洼地吸引外資外貿企業落戶,加強城市功能生產生活配套政策吸引高精尖人才落戶。同時,擴大產業開放,放開外資準入,推動“借雞生蛋”和“養雞下蛋”融合發展。此外,還要優化營商環境,加快信息平臺建設提升數字化應用服務能力。記者 包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