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入場、引導價值投資理念,資本市場將多個維度的配套政策納入“工作計劃”。其中,稅收維度尤為引人關注。
5月15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推進完善機構投資者稅收、業績評價、會計等配套政策安排,強化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對此,接受采訪的專家認為,需要盡快推動個人養老金稅收遞延賬戶投資公募基金政策和公募REITs稅收政策落地。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市場的機構投資者種類較多,其中依托居民儲蓄資金的機構投資者包括銀行理財、保險年金、信托等參與資本市場,不同類型投資者稅負并不一致,有必要進行調整。
“機構投資者是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有利于引導理性、成熟的投資理念,起到抑制市場短期波動幅度過大的作用,進而引導廣大中小投資者理性投資,促進證券市場規范、穩健、高效地運作。”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具有明確導向的稅收政策,有利于營造平等競爭的環境;堅持公平稅負的原則,有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穩定良性發展。
去年9月份,證監會提出了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12個方面重點任務,其中包括推動公募基金納入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金投資范圍。
早在2018年4月2日,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表示,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試點結束后,將公募基金等產品納入個人商業養老賬戶投資范圍。不過,目前,公募基金納入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金投資范圍尚未落地。
“推動公募基金納入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金投資范圍,既是公募基金積極參與服務國家養老大戰略的使命所在,也是公募基金市場價值的進一步展現。對于促進公募基金行業自身不斷發展規范和壯大,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義。”盤和林表示,從國際經驗來看,養老金作為機構投資者是資本市場長期資金的提供者。如果實施個稅遞延,養老金通過公募基金入市將和社保基金相似,是更長期的資金。
劉向東表示,需要盡快推動公募基金納入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金投資范圍,一方面在于考慮到公募基金作為中長期資金的控風險需要,這有點類似于商業養老金,同時對公募基金的稅收采用個人稅收遞延方式可以引導公募資金投資長期化,符合強化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的理念。
盤和林認為,目前,我國養老目標基金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如果將養老目標基金率先納入公募稅延產品標的,將有助于它的發展壯大。長遠來看,穩步推進更多類型的公募產品納入稅延產品池,為投資者提供更為多樣化的產品選擇,將促進公募基金更好地服務于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
此外,公募REITs的稅收政策也期待優化。今年4月30日,證監會、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相關工作的通知》及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指引(征求意見稿)》,標志著公募REITs開閘。
盤和林表示,雖然我國公募REITs邁開了關鍵性的一步,但在REITs項目中,稅收問題一直是各方關注的重要環節,其中涉及企業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增值稅、契稅等各項稅收,目前還沒有形成相配套的稅收優惠政策,存在著交易結構過為復雜或稅負較重問題,進而拖累項目收益。
5月8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召開了基礎設施公募REITs座談會,參會行業機構代表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盡快出臺相關配套細則,優化公募REITs稅收政策等問題。
盤和林建議,盡快推動完善REITs相配套的稅收優惠政策,從國外的經驗看,基礎設施REITs之所以發展迅速,一個重要原因是在稅收方面享受明確的支持性政策,實現以較少的稅收讓渡推動理順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融資機制,從而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記者 包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