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成立近10個月后,甘肅省并購(紓困)基金(有限合伙)(下稱甘肅省并購基金)終于在A股市場完成了首秀。首航節能(002665)日前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擬向甘肅省并購基金轉讓所持2.51億股首航節能股份。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一只專門為紓解省內民營企業困難的基金卻將首單投資投向了外省的企業,并且投資金額并不小。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甘肅省內多家上市公司存在股權質押比例高、政府欠款等問題,如何幫扶省內民營企業或應成為甘肅省并購基金的當務之急。
省外紓困首航節能
從《股權轉讓協議》的安排來看,轉讓前,北京首航波紋管制造有限公司(下稱首航波紋管)持有首航節能5.08億股股份,占比20.02%;轉讓后,首航波紋管的持股比例降至10.12%,甘肅省并購基金的持股比例升至9.9%。
轉讓價款方面,雙方約定轉讓價格為3.87元/股,合計總價款9.72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根據雙方約定,轉讓款支付極為苛刻,當協議簽訂后且深交所出具確認意見書當日起一個工作日內,甘肅省并購基金就需要將股權轉讓交易款轉入交易雙方共同認定的銀行賬戶。
公告顯示,首航波紋管轉讓上述股份是基于引進戰略投資者,完善首航節能股東結構,增強首航節能融資和項目開發能力而實施的。甘肅省并購基金則表示,認可首航節能的未來發展前景,希望通過受讓股份的方式推動業務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與不少被紓困的上市公司類似,首航節能也存在大股東高比例質押的問題。目前,首航波紋管共持有首航節能5.082億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0.02%,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累計被質押的數量為5.079億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總數的99.95%,占公司總股本的20.01%。
首都節能的主營業務為空冷系統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產品是電站空冷系統成套設備。2018年,受電站空冷項目推進緩慢、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及計提余熱發電特許經營權減值準備等影響,首航節能虧損逾6億元,2019年以來,公司業績有所好轉。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在上述股份過戶完成后,甘肅省并購基金將有權向首航節能提名一位符合任職資格的董事候選人。另外,甘肅省并購基金表示,不排除未來12個月內繼續通過包括但不限于協議轉讓、二級市場競價買入、大宗交易受讓等方式繼續增持公司股份。
省內民企急盼“輸血”
去年下半年,A股市場迎來了國資紓困大潮,地處西北的甘肅省也搭上了這一順風車,甘肅省并購基金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成立的。
甘肅省并購基金的股東陣容頗為強大,包括甘肅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甘肅省國有資產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金城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甘肅盛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甘肅亞特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其中,金城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是執行事務合伙人,天眼查信息顯示,金城資本是華龍證券旗下的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甘肅省并購基金的經營范圍是,以本企業私募基金開展股權投資、債權投資、并購重組及相關投資咨詢服務。
據了解,甘肅省并購基金成立前夕,甘肅證監局聯合甘肅省金融局等部門召開了全省民營上市公司發展座談會。彼時,存在股票質押風險、生產經營風險以及暫停上市風險的企業紛紛發言,主要訴求集中在希望政府部門能對企業流動性給予多種支持。
然而,甘肅省并購基金成立以來,甘肅省所屬民營上市公司的情況并沒有得到明顯好轉,不少上市本地上市公司行走在“披星戴帽”的邊緣。例如,*ST皇臺已暫停上市,今年也是決定*ST皇臺能否恢復上市的關鍵之年。
一位甘肅本地的資本市場觀察人士告訴記者,甘肅省的民營企業除了面臨大股東高比例質押的問題,還有部分存在政府部門拖欠企業資金的問題,造成企業流動性不足。“省里召開民營上市公司座談會的時候,就有企業反映希望政府解決資金拖欠問題,另外,榮華實業、*ST皇臺等企業更需要政府紓困基金的幫助。”
以榮華實業為例,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雖然增長了157.4%,但仍然僅有1.57億元,同期凈利潤虧損4460萬元。榮華實業此前披露的情況顯示,公司存在礦石入選品位低以及生產不連續、產量較低等問題。
談及榮華實業面臨的困境,上述觀察人士指出,榮華實業的大股東榮華集團有很多項目是為政府部門代建的,但到現在都有一些資金沒能收回。“大股東的問題傳導到了榮華實業,目前,榮華實業的業務也非常少。”
大禹節水的情況也比較有代表性,公司主要在農業用水領域深耕。大禹節水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在傳統的節水行業,企業墊資的情況非常顯著,并且墊資金額比較大,雖然公司通過PPP項目也引入了一些社會投資方,但總的來說對資金的需求仍比較大。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截至三季度末,大禹節水的應收賬款較年初增長了2.13億元,增幅超過三成;公司的預付賬款以及其它應收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ST銀億則是一家較為特殊的企業,公司雖然注冊地在甘肅,但經營主體都位于浙江。目前,ST銀億由于流動性問題等已被債權人申請重整。記者從ST銀億人士處了解到,公司雖然是注冊地在甘肅的上市公司,但與甘肅省并購基金的對接聯系并不多。
在證券時報記者采訪過程中,一位甘肅省內的民營企業人士向記者感慨說:“現在對國企支持不夠,對民企的幫扶也不足,還讓省內的資源向外流出,最后導致本土的企業無法真正做大做強。”如今,甘肅省并購基金成立已近一年,如何紓解省內民營上市公司的經營困境仍需拭目以待。(記者 劉燦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