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財政部發布了關于《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修訂說明顯示,為真實反映金融企業經營成果,防止金融企業利用準備金調節利潤,《征求意見稿》對于大幅超提準備金予以規范。以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例,監管部門要求的撥備覆蓋率基本標準為150%,對于超過監管要求2倍以上,應視為存在隱藏利潤的傾向,要對超額計提部分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按150%撥備覆蓋率計算,截至今年6月末,21家A股上市銀行的撥備覆蓋率超過200%,寧波銀行撥備覆蓋率在上市銀行中最高,超過500%,達到522.45%,常熟銀行、南京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均超過400%,分別為453.53%、415.50%,招商銀行(394.12%)、上海銀行(334.14%)和青農商行(308.36%)的撥備覆蓋率也均超過300%。
對此,海通證券表示,8月份信用風險略有下降,存款結構好轉。活期存款增速提升,定期存款和結構性存款增速均有下降。預計三季度的負債端利率仍延續二季度下降的趨勢。中小銀行邊際改善明顯,非標降幅有所收窄,同業負債恢復正增長。預期銀行今年三季報業績較樂觀,存款結構的改善、企業信用風險的下降,均對業績有貢獻。疊加四季度估值切換,積極看好板塊后市機會。
受此影響,9月26日,銀行板塊市場表現十分搶眼,整體上漲1.29%,位居行業板塊漲幅榜首位,32只成份股股價實現上漲,占比逾九成,成為市場中的一抹亮色。其中,寧波銀行、常熟銀行兩只個股漲幅居前,分別達到5.41%、5.14%,光大銀行(4.07%)、南京銀行(3.80%)、蘇州銀行(3.47%)、招商銀行(2.53%)和西安銀行(2.08%)等個股漲幅也均超過2%。
良好的市場表現離不開場內主流資金的青睞,9月26日,銀行板塊整體呈現資金凈流入態勢,合計吸金24.54億元。其中,招商銀行(8.04億元)、寧波銀行(3.60億元)、光大銀行(1.92億元)、南京銀行(1.70億元)、工商銀行(1.64億元)、農業銀行(1.17億元)、興業銀行(1.08億元)和上海銀行(1.02億元)等8只個股大單資金凈流入均超過1億元。
除短線資金追捧銀行股外,融資客近日也對銀行股青睞有加。9月23日至25日的3個交易里,招商銀行(12312.76萬元)、寧波銀行(5336.89萬元)、交通銀行(4377.28萬元)、建設銀行(2007.77萬元)、北京銀行(1312.01萬元)、浦發銀行(552.30萬元)、上海銀行(484.33萬元)、工商銀行(393.20萬元)、張家港行(231.42萬元)和成都銀行(68.46萬元)等10只個股期間實現融資凈買入,合計融資凈買入額達27076.42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招商銀行、工商銀行、浦發銀行、農業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等6只銀行股9月份以來備受北上資金的青睞,合計北上資金凈買入額達80.42億元。
估值方面,截至目前,有20只銀行股股價處于破凈狀態,華夏銀行(0.5959倍)、交通銀行(0.6357倍)、北京銀行(0.6555倍)、中國銀行(0.6736倍)、中信銀行(0.6869倍)、光大銀行(0.7205倍)、農業銀行(0.7411倍)、浦發銀行(0.7591倍)和江蘇銀行(0.7837倍)等9只個股最新市凈率均不足0.8倍,估值優勢凸顯。
對于板塊的后市表現,中信證券表示,8月以來,銀行板塊表現與活躍度較前期均有明顯改善,但板塊估值仍處于較低位置。受標普、富時羅素指數基金擴容及主動配置影響,9月份以來滬深股通持有A股銀行市值占流通市值比例持續提升,從8月末的1.48%上升到目前的1.70%,北上資金對銀行板塊增配明顯,反映出長期資金對目前板塊估值偏低的認可。目前板塊資金面情況穩定,前期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悲觀預期基本消化,結合目前國際國內宏觀形勢的不確定性,板塊關注度有望提升。結合資金面及基本面情況,優選具備個股特色的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關注低估值的興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以及高成長性的常熟銀行。記者 任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