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天奈科技之后,又有3只科創板新股——熱景生物、山石網科和傳音控股公布了網下打新結果,至此,先后有33只科創板股公布了網下打新結果。《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33只科創板新股在網下共向投資者配售16.72億股,其中,2034只公募基金產品合計攬入10.72億股,占比高達64.11%,成為打新科創板的絕對主力。
除公募基金外,券商、保險、信托、理財產品、社保基金、企業年金、養老金、私募基金也均有參與科創板新股打新。不過,與公募基金大規模獲配新股相比,其他機構投資者的合計獲配數量大約為公募基金的一半。
打新科創板的收益亦是如此,《證券日報》記者測算發現,從科創板開板截至9月23日收盤,如果這些機構投資者打新科創板后未選擇賣出,公募基金打新科創板的浮盈已經有206.48億元,其他機構投資者在此期間的合計浮盈為117.26億元。
機構投資者積極參與打新
公募基金獲配數量最多
9月23日,第33只科創板股傳音控股發布了網下初步配售結果及網上中簽結果的公告。公告顯示,此次傳音控股在網下共向A類、B類和C類投資者配售5476.91萬股,其中A類投資者共獲配4283.36萬股,占網下發行總量的78.21%。此前32只科創板新股的網下打新結果,A類投資者的獲配比例一直維持在80%左右。
按機構投資者的資金實力、信譽不同,一般把機構投資者分為A類、B類和C類:A類投資者,是通過公開募集方式設立的證券投資基金和社保基金;B類投資者,是企業年金基金和保險資金;C類投資者,是指所有不屬于A類和B類的網下投資者,如個人投資者、財務公司等。
按照中國證券業協會相關規定,評價結果為A類網下投資者的,主承銷商在開展投資者選擇和股票配售工作時應予以優先考慮,這也是A類投資者在參與科創板打新能夠獲得80%左右獲配比例的原因,A類投資者成為科創板打新的絕對主力。
作為A類投資者的公募基金,又成為了A類投資者中的主力。《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33只科創板新股在網下共向投資者配售16.72億股,A類投資者合計獲配數量12.01萬股,占比達到71.83%。在A類投資者中,公募基金合計攬入10.72億股,在A類投資者中占比高達89.26%。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公募基金在打新科創板時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參與度極高,大多數公募基金公司發行的科創板打新基金均參與報價;第二,完善的定價策略,有基金公司成立專門的定價小組,對新股給出精準的定價區間;第三,完備的科創板研究體系,深入、多維度剖析科創板企業,密集參與路演和詢價。
119家公募參與科創板打新
開板以來或浮盈206.48億元
從第1只科創板股華興源創到第33只科創板股傳音控股,科創板新股網下配售名單中出現了大批量的機構投資者,大分類中有社保基金、養老金、公募基金等賬戶,細分基金產品中包括權益基金、指數基金、ETF產品等,在基金規模上,既有規模數百億元的爆款基金,又有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迷你基金。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33只科創板股公布的網下打新結果,共有2034只基金產品均有獲配科創板新股的記錄,分別屬于119家公募基金旗下的產品。目前打新成功率最高的基金產品共獲配了28只科創板新股,東方岳靈活配置等33只基金均成功中簽了28只科創板新股,另有805只基金均成功中簽了20只以上的科創板新股。
公募基金打新科創板的收益到底有多少?《證券日報》記者測算發現,如果這些基金產品在獲配新股后一直未賣出,那么自科創板開板以來截至9月23日收盤,公募基金打新科創板的浮盈已經有206.48億元。
2034只公募基金產品中,博時科創主題3年封閉混合和華夏3年封閉運作戰略配售LOF獲配科創板數量最多,兩只基金均成功拿到了中國通號的戰略配售資格。同樣,如果這2只基金在獲配新股后一直未賣出,截至9月23日,2只基金在科創板開板以來打新科創板浮盈分別有4270.63萬元和4048.94萬元。
除公募基金之外,其他機構投資者在此期間的合計浮盈為117.26億元。具體來看:自科創板開板以來截至9月23日,企業年金打新科創板的浮盈有17.1億元,險資打新科創板的浮盈有11.82億元,券商打新科創板的浮盈有6.36億元,社保基金打新科創板的浮盈有6.06億元,信托打新科創板的浮盈有6942.03萬元,此外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也斬獲頗豐。見習記者 王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