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證券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安青松應邀參加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第230期中國保險大講堂,發表了題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資本市場制度建設》的主旨演講。安青松表示,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制度之一,退市機制可以有效促進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他建議應設立多維度的退市標準,暢通多元化退市渠道,形成“強制退、主動退、重組退、重整退”等多元制度安排。
具體來說,安青松認為多維度的退市標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完善持續性經營指標,A股現有的強制退市標準強調“三年虧損”,對應IPO上市標準中強調的會計指標,隨著科創板上市標準的多元化,應從“市值+營業收入”、“市值+營業收入+經營性現金流”、持續性凈利潤等方面設立與上市標準匹配的退市標準;二是完善流動性指標,對于交易不活躍的上市公司給出退市警告,對投資者及時給出風險提示;三是完善合規性指標,除重大違法行為外,對于一些違法違規經營行為,也應對相關上市公司及時按照退市標準強制退市。
他認為,還應該設立嚴格的退市程序,例如:設置退市委員會決策機制,對嚴重影響上市地位、實施重大違法退市進行審議,做出獨立的專業判斷并形成審核意見。明確相關審議決定,如審議期限、做出退市決定等環節的期限,同時,給予當事人合理的救濟途徑和救濟手段,維護其正當的程序保障權利,保障當事人的基本權利。
此外,安青松還指出,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加快資本市場制度建設,需要一條貫通的邏輯主線,他認為就是要提高金融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加快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主要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提高市場效率;二是提高制度效率;三是提高創新效率;四是提高監管效率。記者 侯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