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資本市場環境、融資時機等因素發生了諸多變化,多家企業的增發方案也被迫中止。盡管如此,以科技、媒體及通信(TMT)為代表的“新經濟”企業為其成長尋求資金,帶動了增發業務總量的上升。在海外市場,中國TMT企業增發超31億美金,在國內資本市場,科大訊飛在2018年推出的1.08億股定增獲得國家級產業基金及大牌公募等認購,盛燦科技3600萬元定增募資獲得騰訊和證通電子認購。
定增獲批難度高實施難度大
根據Wind數據,2019年上半年共有59家上市公司增發方案(包括并購重組)擱淺,涉及募集金額1123億元。不論是在定增審批層面還是市場反饋,定增的難度都大為加大。
廣發證券原計劃發出150億定增,但6月18日其公告表示,由于市場環境和融資時機變化等因素,公司未能在中國證監會核準發行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發行工作。
宏潤建設定增長跑從2016年開始,三年后無奈止步。6月18日該公司表示,撤回材料主要基于近期資本市場環境等因素的變化做出的審慎決策。
7月1日晚間,華泰股份公告稱,審議通過《關于終止公司2016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并撤回申請申請文件的議案》。原因是鑒于資本市場環境、公司股價、融資時機等因素發生了諸多變化。
此外,約有8家上市公司的定增批文到期失效。其中5月就有5家宣布到期,分別為北特科技、華麗家族、傳華智聯、ST安通、科大智能。
全國股轉公司數據顯示,截至7月9日,今年以來已有52家掛牌公司宣布終止股票發行。從公告披露的原因看,市場環境變化和長期戰略規劃是相關公司終止定增的主要原因。一些公司因定增籌備周期太長、未能確定最終認購對象、認購對象未完成繳款而取消股票發行計劃。受多種因素影響,今年以來新三板公司定增融資規模較往年大幅縮水。
未來成長空間被看好 TMT企業率先打破“堅冰”
來自普華永道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內地TMT企業IPO總融資額增至2017年度的3倍,約2259億元人民幣。2018年下半年,有31家中國TMT企業選擇在中國香港地區或海外上市,占總融資額的94%;有2家公司選擇深圳中小板IPO,占總融資額的2%;有4家公司選擇主板IPO,占總融資額的2%;有3家公司選擇深圳創業板IPO,占總融資額的1%。
其中,2018年下半年中國內地TMT企業IPO數量大幅度上升,共計40起IPO,獲得約人民幣1681億元的融資額。中國鐵塔(00788.HK)、小米集團(01810.HK)以及美團點評(03690.HK)為2018年下半年融資額最大的中國內地TMT企業IPO。
2019年上半年,中國TMT企業增發和可轉債融資金額也呈現上升趨勢,高盛亞洲股本市場聯席主管王亞軍表示,“2018年是中國TMT企業IPO年,部分在去年上市的公司2019年再度利用資本市場,通過增發和可轉債為業務發展融資。”
政策層面,國家也加大了對于新興成長型企業的融資支持。上海科創板的成立是今年A股市場的重大發展,它為集中在TMT等行業的新興成長型企業帶來新的融資渠道。
隨著一系列發展規劃的推進實施,國內人工智能等科技領域的優質企業備受青睞。科大訊飛定增募集的資金將用于新一代感知及認知智能核心技術研發、智能語音人工智能開放平臺、銷售與服務體系升級建設等項目,將助力科大訊飛把握人工智能發展的歷史機遇,推進“平臺+賽道”發展戰略、加強核心技術投入與加快產業布局的戰略。
據業內人士分析,未來,TMT企業有望與傳統制造業、服務業深度融合,催生一系列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渠道,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