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北京市經濟運行情況。上半年,北京GDP同比增長6.3%;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60元,實際增長6.9%;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134元,同比增長7.4%。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副總隊長、新聞發言人卞晶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居民收入的較快增長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因素: 一是政策利好。個稅起征點上調、專項附加扣除等措施的實施,有效帶動了工資性收入的穩步增長。今年上半年我市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對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是62.5%,居四項收入的首位。二是社保力度加大。上半年全市發布了多項社會保障標準上調政策,如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養老保障相關的待遇標準等,都拉動了居民轉移凈收入的快速增長。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報銷醫療費724元,拉動轉移凈收入增長4.1個百分點。三是營商環境優化。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616元,增速從去年同期的下降16.5%轉至今年的增長0.5%。
收入的提高,百姓的獲得感增強,居民消費也呈現出新的變化。
卞晶介紹稱,上半年,服務性消費持續增長,消費結構持續升級。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增長9.8%,服務性消費占消費支出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2個百分點。
便捷消費繼續升溫。日常生活中居民消費的趨勢逐漸變為追求高效便利,簡約舒適的便捷消費。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在外飲食支出1195元,同比增長22.7%,外賣、快餐等便捷方式帶動了消費的較快增長。
伴隨著智能終端,電子支付手段以及快遞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居民消費方式日趨多元化,網購成為消費常態。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通過互聯網購買商品或服務支出813元,同比增長26.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約0.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