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24日,14家新三板掛牌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先后披露了2018年業績,其中出現了營業收入增加、凈利潤降的現象,這與不少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以產險中介業務為主,受車險市場變化影響有關。
目前,個別公司開始向壽險中介業務轉型,尋求替代性的盈利點。
車險業務收入出現下行
截至2018年底,保險中介渠道實現保費收入3.37萬億元,占全國總保費收入的87.4%。
2018年,14家新三板掛牌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3.28億元,同比增長37.84%;與此同時,實現凈利潤2.92億元,同比下降2.64%。
車險業務在一些新三板掛牌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以廣東德晟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其主要為營運車輛提供相關經紀服務,因為行業競爭及客戶集中度較高,車險業務收入出現下行。2018年,德晟保險實現營業收入1535.76萬元,同比下降51.89%。其中,保險經紀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523.36萬元,在營業收入中占比為99.19%,同比下降49%。
山東潤華保險代理股份有限公司雖然僅虧損3.55萬元,但其也坦言,業績下滑主要與新車保險數量下滑和代理費傭金比例下降有關,并表示保險代理費率持續下降,對中介業務的利潤影響巨大。
事實上,一些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或將面臨更大的挑戰。此前,人保財險在2018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要推進“去中介、降成本、優體驗、強黏性”,抓好培育營銷文化、打造營銷隊伍、加大直銷司控渠道發展力度、保持成本領先等工作,在鞏固車險、政策性業務發展的同時,加大商業非車險發展力度,打好中心城市攻堅戰和縣域市場保衛戰,鞏固優勢,保持市場領先。
一位保險公司負責人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商業車險改革的進程中,一些保險公司的車險業務已經畸形發展,無論是哪個渠道的業務,都要去中介渠道繞一圈。雖然手續費不一定都給了中介機構,很多打折返還給了消費者,但這樣不透明,容易出現跑冒滴漏。如此,不如放開價格,讓大家在明面競爭。通過手續費解決這一問題,會造成數據上的扭曲,即實際價格與實際成本不相匹配。”
今年以來,銀保監會在保險專業中介領域亮劍。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包括《加強保險公司中介渠道業務管理的通知》《關于開展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從業人員執業登記數據清核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保險公司銷售從業人員執業登記數據清核工作的通知》、《2019年保險中介市場亂象整治工作方案》等。
在此背景下,一些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也開始了轉型。
4月24日,深圳華博精算咨詢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王曉波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少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以產險中介業務為主,在車險‘費率改革’和‘報行合一’等監管措施下,量增利減是正常結果。其中,個別公司開始向壽險中介業務轉型,尋求替代性的盈利點。大方向是對的,但壽險中介生存法則和產險差異巨大,特別提醒投資者和管理層做好充分心理準備。”
躍躍欲試新資本市場
近期,多家掛牌新三板的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披露了新的資本動向,其中當屬盛世大聯保險代理股份有限公司最為“特別”。
具體而言,盛世大聯先是在聯交所發布的招股書顯示,其計劃于3月29日正式登陸聯交所,但就在正式登陸前夕,盛世大聯又突然變卦,稱公司全球發售H股將不予進行。
究其原因,盛世大聯表示,公司注意到上交所于2019年3月22日宣布的科創板對上市申請正式受理的最新動態,公司正在為下一步行動制定策略,并積極評估中國內地及香港的資本市場狀況及各證券交易所與其他融資平臺的最新動態。
4月24日,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險業人士表示,“目前,新三板的流動性不理想,交易不活躍,再融資功能令人尷尬,加之最近科創板的預期很高,資本方都很積極,開閘初期應該估值也會更高,這對于很多中小企業是有吸引力的,所以有些企業希望退出新三板,轉到科創板來上市。”
4月24日,一位保險公司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很多公司把上市作為戰略或者發展的重大里程碑,這無可厚非,畢竟上市后帶來巨大的品牌影響力、更多的資金,以及資本市場的促進與約束,的確可以幫助公司站上更大的平臺,但也要切記不能為上市而上市,關鍵在于提升公司的經營理念和管理品質。
4月24日,對于保險專業中介市場未來的發展和估值,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許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未來具有特色的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也會進一步崛起,保險專業中介市場會進一步細分。隨著細分市場進一步明顯,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在整個保險產業鏈的角色也會逐漸地發生變化,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不僅僅是未來保險公司銷售的一個通道,會在產品設計、產品定價發揮更多主導權。
記者 李致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