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慈善信托對公益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更是逐漸成為信托公司所共同探索的重要方向之一。日前,中國慈善聯合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慈善信托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新設立慈善信托共計79單,同比增長75.56%;新設立的慈善信托財產達11.01億元,同比增長84.42%。
此外,記者根據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查詢發現,2019年以來,又有13單慈善信托落地,合計規模8312.13萬元。目前,在該平臺上已有159條慈善信托備案數據,財產總規模達到20.10億元。
超六成信托公司已參與
《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慈善信托實現了從“搶灘試水期”向“初長成時期”的蛻變,信托財產規模增長穩中求進。從范圍來看,共有17個省份的民政部門進行過慈善信托備案;從備案的財產規模來看,浙江省、廣東省、北京市三地的慈善信托規模居于前三名的地位。
而就去年慈善信托的備案情況來看,設立短期慈善信托成為主導。《報告》顯示,2018年,5年期及以下的短期慈善信托、10年期和永久存續期限的慈善信托數量增長明顯。其中,5年及以下的短期慈善信托有38單,占比近半。慈善信托的發展存在短期效應,以特定任務導向為驅動,基于長久救助和分配目的的慈善信托項目及其發展還在探索中。
《報告》指出,以信托公司擔任受托人的模式持續升溫。在2016年至2018年間,共計42家信托公司設立慈善信托,占比達六成以上。其中,廈門信托、蘇州信托、重慶信托等11家信托均在2018年落地慈善信托項目。
記者整理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數據發現,目前在該平臺上已有159條慈善信托備案數據,財產總規模達到20.10億元。其中,共有148單慈善信托選用信托公司作為受托人或共同受托人。其中,萬向信托獨自受托管理13單慈善信托,管理規模高達9.29億元。此外,中信信托、中航信托、五礦信托等公司落地慈善信托項目也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稅收優惠待落地
《報告》指出,2018年多家信托公司在慈善信托產品設計上實現創新,帶動更多慈善資金和項目資源參與扶貧事業,“慈善信托+企業貸款”、“慈善信托+股權投資”、“產業扶貧+精準幫扶”等創新模式層出不窮。
其中,慈善信托助力脫貧攻堅成為創新熱點。在2018年設立的79單慈善信托中,涉及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的有47單,且多數屬于精準扶貧范疇。例如,五礦信托的“三江源精準扶貧”系列慈善信托已有11單產品備案,信托資金用于支持青海省扶貧開發事業、甘肅省精準扶貧、三江源生態保護等。慈善信托已經成為精準扶貧戰役中重要的創新工具。
事實上,慈善信托的發展離不開監管部門的支持。早在2017年3月份,原銀監會與民政部聯合發布《慈善信托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明確信托公司開展慈善信托業務免計風險資本、免予認購信托業保障基金等一攬子優惠政策。而在今年的人大會議期間,銀保監會信托監管部主任賴秀福也對媒體表示,建議對慈善信托給予一些財政稅收的優惠政策。
自慈善信托破冰以來,何時落地稅收優惠一直是行業議論的焦點,但目前仍未有可依據的政策文件落地。由于慈善信托的委托人無法享受與公益機構捐贈人同等的稅收優惠,行業普遍認為這是限制慈善信托發展的障礙之一。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實踐中,信托公司作為受托人不能為委托人開出捐贈票據,但為幫助委托人實現所得稅稅前抵扣稅收優惠,往往采取“雙受托人”的模式,即與具有開票資格的基金會合作。雖然如此可以技術性地解決委托人設立慈善信托稅收優惠問題,但這仍屬于是慈善信托稅收優惠具體政策缺失情況下的權宜之計。待相應稅收優惠制度切實落地后,預想慈善信托將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在慈善信托稅收優惠問題上,廣東省已先行一步落實。日前,廣東省民政廳、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聯合印發《慈善信托管理工作實施細則》,其中明確規定:慈善信托的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持民政部門出具的備案回執,依法享受稅收優惠;以扶貧濟困為目的的慈善信托,按照國家規定享有特殊優惠政策;信托公司開展慈善信托業務免計風險資本,免予認購信托業保障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