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海馬汽車產銷量出現了大跳水,當月產量只有731輛,1327輛,同比下降87.45%;銷量為1327輛,同比下降87.45%。
2月份海馬汽車銷量繼續暴跌!海馬汽車發布了2月銷量快報,當月產量為1464輛,同比下降75.06%;銷量為1883輛,同比下降61.70%。
海馬汽車的“巔峰”期在2016年,當時海馬的S5年銷售量突破了10萬輛,整體銷售量一度超過21.6萬輛。之后在2017年海馬汽車信心十足,將年銷量目標定在了30萬輛,不料2017年里海馬汽車陷入了泥潭中,銷量遭遇了滑鐵盧,當年銷售量僅14萬輛。
到了2018年海馬汽車陷入了“跌”無止境的地步,海馬在2018年銷售中“斗志全無”,最終以63357輛的業績“告終”,同比跌幅51%,而當時“引以為傲”的S5銷量僅為17717輛,跌幅高達64%。進入2019年,前兩個月產銷量數據來看,海馬汽車依舊是狂跌不止,搶兩個月銷量加起來才3210輛,照此下去海馬將要面臨退市被淘汰的風險。
1月30日海馬汽車發布2018年業績預告稱,海馬汽車凈利潤預計繼續虧損12億元-18億元,虧損預計同比增長20.68%-81.02%。而對于業績的下滑,海馬汽車解釋稱主要原因是公司汽車產銷量同比大幅下滑,國六排放法規的實施應對,庫存整車減值損失等。
海馬成立30年至今,也是磕磕絆絆走到現在,先是和馬自達合資建廠,后來又掛上了一汽集團,在銷量好不容易上道之后,合作伙伴卻棄他而去攀上了長安和一汽,海馬也隨即從合資企業轉為了自主品牌。
缺少核心技術,銷售系統不完善,戰略規劃不夠積極造就了如今的海馬汽車。當年與日企“分道揚鑣”之后,海馬的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一直沒有提上來,拿得出手的太少,在和競爭品牌競爭的時候,海馬汽車產品缺乏核心技術競爭力,推新品的速度太慢,對創新升級的漠視這都是當下激烈市場競爭中的“死罪”。
當年海馬汽車提出了“兩岸三地”的戰略規劃,計劃在上海主打研發,海南主打中高端車輛,在鄭州以商用車為主打,面向西部的市場,除此之外還對新能源車進行了規劃。不過到后來海馬汽車對新車的開發和新能源汽車的研究,投入極其有限,并沒有積極推動的意思。
還有就是海馬汽車內部銷售系統也存在著很大問題,海馬汽車也對此有過優化,包括一汽、鄭州兩個公司的銷售系統整合優化,還將銷售部門所有的崗位重新評估二次定崗,在內部開展了競聘上崗的辦法,但是最終的結果還是不盡人意。
海馬汽車是國內第三家明確提出了“禁售燃油車”時間表的車企,去年6月份海馬宣布未來發展計劃,兩年內推出3個平臺4個系列車型,所有車型都會推出油點混合動力版本;2020年后推出新能源模塊化平臺,2025年將全面淘汰燃油車。
目前海馬汽車也尋求轉型,與新造車企小鵬汽車合作,代工生產小鵬汽車的產品,現如今海馬汽車銷量一日不如一日,月銷量不足兩千,往后被邊緣化的海馬汽車只能做代工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