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鄭州“中大門”保稅直購體驗中心,一位顧客在購物(2018年7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馮大鵬攝
剛過完春節,一架運載12條澳大利亞南方藍鰭金槍魚的洲際貨機飛抵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隨后這批金槍魚又搭乘國內航班空運至北京、重慶等地。
據鄭州邦達天原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郭黎民介紹,首批金槍魚是測試性質,預計今年上半年公司將經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進口150噸左右,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將成為澳大利亞金槍魚的中經分撥基地。
除了金槍魚,智利車厘子、德國啤酒、荷蘭鮮切花,越來越多進口商品從河南口岸進入中國市場,不沿邊、不靠海、不臨江的河南正成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近年來,河南緊抓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機遇,借助地處中原的交通區位優勢,搭建空中、陸路、網上和海上四條“新絲路”,構筑起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立交橋”。
“航空運輸快捷高效,尤其是對生鮮類貨物,沿海地區空運能力畢竟有限,河南航空口岸的交通區位優勢和四通八達的物流集散網絡對各地客商很有吸引力。”河南航空貨運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雷紅麗說,據不完全統計,從鄭州機場空運出口的貨物約60%來自周邊省份。
2018年,鄭州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2733萬人次、完成貨郵吞吐量51.5萬噸,客貨運規模繼續保持中部地區前列。
“空中絲路”覆蓋面越來越廣,“陸上絲路”也越來越快。自2013年開通始發于鄭州的中歐班列以來,這條“陸上絲路”已實現了每周“九去八回”,僅2018年運送累計貨值就超過32.3億美元。
“有這個班列以后,運輸時間縮短了將近一半,節省了時間和成本。”河南中寶運通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有限公司國聯部經理付帥說。
在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品匯聚于此,隨即銷往世界。韓國的化妝品、法國的紅酒、瑞士的奶粉等來自全球琳瑯滿目的商品,也從這里發往中國各地。
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的大型門吊為第1000班中歐班列(鄭州)裝貨(2017年12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馮大鵬攝
便利的外貿交易,得益于跨境電商在河南的蓬勃發展。這條“網上絲綢之路”的開辟,為河南“買賣”全球提供了有力支撐。
河南保稅集團總裁徐平說,鄭州創造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保稅的“鄭州模式”,拉近了中國消費者與世界市場的距離,目前河南保稅物流中心跨境電商進出口單量累計超過2.4億元,占全國總量的30%,累計交易額達340億元。
此外,鐵路樞紐對接沿海港口的“海上絲路”也越來越順暢,目前鄭州至連云港、青島、天津等港口的海鐵聯運班列累計開行206班。
隨著立體開放通道的鋪就,河南對外經貿合作更加頻繁。據鄭州海關統計,2018年,河南省進出口總額達5512.7億元,同比增長5.3%;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1187.9億元,同比增長23%。
“開放發展拓寬了河南的國際視野,促進了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河南省商務廳廳長張延明說,走向全球市場、對標國際先進規則的過程,倒逼河南加快改革步伐,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記者王丁宋曉東牛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