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采用銀行保函和全額稅款保證金的形式進行進口報關,資金占用很大。自從采用了關稅保證保險模式通關后,不僅能節約兩到三天的通關時間,極大地降低了港口費用,且盤活了流動資金,節省了銀行融資成本。”寧夏東方鉭業股份有限公司采購部部長陳武說。
自2018年11月1日起,海關總署面向全國推廣關稅保證保險改革。銀川海關與試點保險公司從“摸著石頭過河”嘗試第一票關稅保險,如今已發展為擔保金額600余萬元。
關稅保證保險是稅收擔保制度的創新之舉,由保險公司為企業提供關稅擔保,在貨物通關時可享受海關給予的“先通關后征稅”便利的保證保險。企業如未按海關規定的期限繳納進口貨物稅款,保險公司將按照保單約定向海關賠償企業應繳的海關稅款及其滯納金。與之相比,傳統的稅收擔保方式,保證金和銀行保函存在申請手續復雜、申請周期長、授信額度低、融資成本高等諸多問題,關稅保證保險的推出,可充分釋放保證金所占用的企業流動資金,避免銀行保函對企業的銀行授信額度的占用,具有保費成本低、準入門檻低、通關時效強的特點,為中小型企業帶來通關紅利。
截至2月20日,銀川海關共接收試點保險公司傳輸的“關稅保證保險”電子保單共計21票,涉及擔保金額共計647.23萬元,涉及企業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