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掛出一則工銀安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銀安盛人壽”)擬變更股東獲得三方股東通過的公告。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五礦”)將其持有的10%股權轉讓給旗下五礦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礦控股”)。
記者就股權變更和經營發展試圖聯系工銀安盛人壽,但截至發稿對方未有回復。
五礦資本入局
事實上,此次股權變動早在去年11月已經發布公告,只是當時工銀安盛人壽的三方股東對該議案正在審議,尚未完成表決,而且還需要A股上市公司五礦資本股份有限公司(600390.SH,以下簡稱“五礦資本”)股東大會批準。
與此同時,五礦資本發布了關聯交易公告,按照市場法評估,增值率 77.14%,五礦控股擬以15.81億元的價格收購中國五礦持有的工銀安盛人壽10%的股權。其資金來源是由五礦資本向五礦控股增資。
如今,工銀安盛人壽在10個月后再度發布公告,從內容來看并無實質性差異,僅是程序上三方股東已通過議案且獲得了五礦資本股東大會的批準,只需銀保監會審核。
記者就此致電五礦資本證券事務代表肖斌,他表示:“其間剛好遇到三會機構和人事調整,跟監管部門的溝通時間長了一些。交易方案還是依照去年的公告。”
五礦控股的前身是五礦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由中國五礦全資持有,負責境內外資本市場金融投資及相關資本運作。2010年時,中國五礦以此作為平臺管理旗下所有金融業務,并將其持有的五礦控股股權轉至中國五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礦股份”)。
2016年,中國五礦再度整合,將五礦控股納入上市公司,成為五礦資本的全資子公司。目前,五礦控股的業務范圍涵蓋信托、金融租賃、證券、期貨、基金、商業銀行等。
五礦資本在公告中指出,收購的目的是進一步整合集團內優質金融資產,豐富金融牌照業務,增強盈利能力,為上市公司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肖斌在電話中對記者說,此舉是推進五礦資本作為中國五礦內部金融企業的專業金融管理平臺的目標,目前已有了銀行、租賃、信托、證券等子公司,此次收購保險股權因為是小股東,屬于投資行為,打算作為長期股權投資,依托工商銀行的大股東優勢和資源盡快做強做大,分享成長收益。
此外,根據中國五礦轉讓股權的資產評估報告可知,早在2017年8月,五礦資本總經理辦公會決議已通過轉讓方案。方案披露,中國五礦轉讓10%而非全部12.5%的原因在于,2.5%為安盛集團擬購買的期權標的,為避免未來2.5%的股權期權存在限制轉讓的問題,僅交易余下的10%的股權。
這也就意味著,未來中國五礦可能退出持股,安盛集團持股比例可能增加2.5%–30%。
重度依賴關聯交易
工銀安盛人壽是一家中外合資銀行系壽險公司,注冊資本125.05億元,2012年7月由工商銀行、安盛中國和中國五礦合資組建成立,股權比例分別為60%、27.5%、12.5%。
工銀安盛人壽的前身為金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1999年5月由法國安盛集團子公司安盛–中國公司和中國外貿金融租賃公司在上海成立,分別持股51%和49%,注冊資本22.05億元。此后,該合資險企經過了兩次股權轉讓。2004年,中國外貿將49%的股權轉讓給中國五礦;2010年,安盛中國、中國五礦、工商銀行三方簽訂股權轉讓協議,2012年股權轉讓完成,三者持股比例即形成如今的局面。金盛保險由此更名為工銀安盛人壽。
在工商銀行的加持下,工銀安盛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和凈利潤快速增加,2013年起,保費收入長期位居外資合資壽險公司第一。
年報數據顯示,工銀安盛人壽2013年凈利潤扭虧為盈,由2012年的虧損1.08億元到2013年盈利0.20億元,2014年增長至0.71億元,到了2015年工銀安盛人壽凈利飆升至4.50億元,此后平穩增長,2016年實現凈利5.03億元,2017年再度增加至6.24億元。
保費收入則從2012年的47.51億元翻了一番以上,至2013年的102.87億元,躍居外資合資壽險公司第一位,2014年小幅增長至154.00億元,2015年升至235.38億元,2016年再度快速增長至342.71億元。不過,2017年,工銀安盛人壽保費收入增速有所放緩,實現保費收入396.51億元。
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工銀安盛人壽2018年第二季度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221%,上半年凈利潤3.31億元,2017年上半年僅為2.68億元;但保險業務收入181.80億元,相比2017年上半年大幅減少了42.28%。
其中,與工商銀行的關聯交易,成為工銀安盛人壽保費收入最重要的來源。年報顯示,2013年工銀安盛人壽與工商銀行的代理保險業務總規模保費已達89.50萬元,占到當年總保費收入的87%;2014年這一項收入為140.50億元,占比91%;2015年則提高到206.19億元,占比高達88%;2016年,這一數據飆升至319.31 億元,占比高達93%。時代周報記者根據2017年四個季度關聯交易明細表不完全統計,當年該數據高達364.15億元,占比亦為92%。此外,工銀安盛人壽與另兩家股東亦有小額關聯交易。
工商銀行成為控股股東后,工銀安盛人壽也開始不斷增資,先后在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7年已進行了四次增資,注冊資本由22.05億元增長至125.05億元。
另外,2018年,工銀安盛人壽的管理層也發生了變動,總裁一職在空缺了近9個月后,終于塵埃落定。
2017年10月13日,工銀安盛人壽發布關于總裁離任的公告,原總裁張文偉在任職四年后,2017年9月底不再擔任工銀安盛人壽總裁職務。根據股東提議及相關監管規定,工銀安盛人壽先是任命Stuart EdwardHarrison擔任公司臨時負責人,任期三個月。
然而,直到2018年6月才確定最終人選,吳茜成為工銀安盛人壽總裁,此前吳茜在公司擔任首席財務官。
此外,董事長職務也在2018年4月完成變更,原董事長孫持平已到齡退休,由馬健接替。此前一個月,馬健從工商銀行總行調任工銀安盛人壽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