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黃金周消費市場亮點紛呈,消費者的購物熱情升溫,購銷兩旺。《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北京各大商場除了增加促銷力度,更加注重消費質量的提升,消費者也更加理性消費。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推動下,老百姓的購物方式也更為方便,線上與線下并行。
記者走進北京菜百首飾店了解到,前來挑選購買金飾品的市民不在少數。據金店經理介紹,每逢節假日都是銷售旺季,而“十一”黃金周過來購買金器一般都是國慶期間結婚的居多,并且,除了京城市民之外,不少來京游客也會專門采購黃金飾品帶回家。
金店經理還介紹,國慶黃金周的客流量相比平時要多出不少,假期前3天共接待3萬人次,銷量比往年同期上升了30%以上。分析為何“十一”假期期間,黃金消費市場會如此火爆?有業內人士表示,夏季后金價普遍下調。此外,9月28日,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提高25個基點,預計短期內金價依舊維持震蕩行情。
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居民收入水平逐漸增多,假日經濟這塊蛋糕越做越大。尤其是每年的國慶黃金周,各項與此相關的消費數據屢創新高。
如何提高人們的度假質量,從注重量的滿足轉向追求質的提升,從有形物質商品轉向更多服務型產品,9月20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指出,當前,圍繞吃穿用住行,制約消費擴大和升級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突出。促進實物消費不斷提擋升級,推進服務消費持續提質擴容,突破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適應居民分層次、多樣性消費需求,保證基本消費經濟、實惠、安全,培育中高端消費市場,形成若干發展勢頭良好、帶動力強的消費新增長點,是現階段的工作關鍵。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所長董超表示,目前品質消費、服務消費等供給還不能有效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監管體制尚不適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的迅速發展,質量和標準體系仍滯后于消費提質擴容需要,信用體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還未能有效發揮作用,消費政策體系尚難以有效支撐居民消費能力提升和預期改善,因此需要出臺政策更好地促進消費潛力的釋放。(孟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