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金融科技已從爆發期進入到了一個平穩期,但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際部負責人范文仲指出,未來我們依然有非常多的創新機遇,因為金融是建立在信息和信心基礎上的特殊行業,而這輪科技革命恰巧改變了我們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方式。
9月2日,中國金融40人論壇(CF40)和金融城(CFCITY)在北京舉辦"第三屆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會",峰會主題為"新形勢新金融新監管"。
CF40成員、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際部負責人范文仲在演講時表示:"金融機構不能是單一業務的機構,不能只是做做存貸款而讓別人做信息收集、分析。否則只會越來越邊緣化。"
他還表示,金融活動有好壞之分,金融機構要樹立正確的金融價值觀,金融是從私利出發,但是為社會提供公益福利,所以對于一些基礎核心的社會經濟資源,不能只樹立私利的目標。
消費金融一定會爆發
范文仲指出,在一些領域中依然有很多創新機會。
第一個領域就是快捷支付。它的一個目的是使社會的商品化程度加深,這個目的其實從古代到現在一直都有,就是讓我們商品交換地域更大,大家交換商品更多,讓人類選擇更多。其實快捷支付在未來依然可以做一些重要的事情,就是使一些非商品化的社會性活動轉化成商品交換,這是巨大的創新領域。
此外,創新還體現于把商業的流程進一步細分。很重要的一個細分就是小商店,現在通過支付把前臺服務和后臺服務進行區分,老板不用再懂財務會計,幾家大的公司把它已經電子化了。這樣的細分相當于把社會上千百萬小商戶變成了服務的前臺,一兩家大公司變成了全社會經濟的一個支付后臺。這種劃分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是深遠的。
范文仲指出,未來金融機構的模式一定會變化,總部一定會擴大,它的技術人員占比一定會提升,分支機構一定會減少,越來越線上虛擬化、人工智能化。小微業務一定會崛起,消費金融一定會爆發,這是未來長尾的藍海。
在直接融資方面,區塊鏈和人工智能正在推動資本市場變革。融資-生產-銷售,這是以前的過程,現在通過實物眾籌的方式,可以把銷售和融資并在一起放在前端。只要有個樣機,找個明星代言,就可以銷售數千萬臺的產品,而且可以大規模定制,是零庫存。整個商業效率大幅提升?,F在研究爭論的股權眾籌其實有巨大意義,如果存在股權眾籌,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分散風險,我們高風險的項目不光靠政府實現,比如NASA、登月項目,通過這種方式在更大的社會化平臺上實現,為人類福祉謀利,但是這樣的創新具有非常巨大的風險。
科技創新時代企業要擔負起責任
范文仲強調,每一個企業一定要有責任。在未來,不是所有的機構企業都要辦金融,原來可能在金融創新剛開始的階段大家可以跑馬圈地沒有界限,但是未來要明確,一定要有一個比較好的準入。未來的支付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操作風險問題,現在微信和支付寶還相對比較穩健,但不是說就不會出現風險。
另外,在現在還沒有完全放開的領域,比如眾籌,還面臨平臺資質風險、項目披露風險、管理風險等。"所以如果要做金融,你一定要有這個能力再做金融,不能說我覺得這個領域我有技術專長就要做金融。"范文仲指出。
他強調,非金融企業做金融的時候,一定要審慎,國家要有管理。很多技術企業靠技術希望完全改變金融,這個在剛開始的時候是可以的,但后來就會面臨很大風險。僅在技術上單點突進把它做到極致是不行的,一定要把控金融風險。
未來金融機構要樹立正確金融價值觀,金融活動有好壞之分,金融是從私利出發,但是為社會提供公益福利。所以對一些基礎核心的社會經濟資源,不能只樹立私利的目標,我們不允許社會上存在數據的黑箱,金融基礎設施一定要有公益的目標。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在這方面一定要發揮更大的作用,金融機構都要服務百姓生活,服務城市發展。
現在中國處在了一個非常大而好的時代,未來企業競爭力不在于規模、數量,而在于對未來技術的判斷,還有變革創新的能力。同樣,對國家來講,中國在金融科技上的競爭力也不在于我們現在的場景豐富,而在于有一個非常好的生態,在這個生態里,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監管部門,還有自律組織,都能非常好地互動來共同推進這樣一個事業、行業。(記者 張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