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華永道發布《科技賦能B端新趨勢》白皮書,該白皮書指出中國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已逐步從消費者端(簡稱C端)轉移到企業端(簡稱B端),以阿里巴巴、騰訊、螞蟻金服等為代表的科技企業,正在引領中國互聯網進入“T2B2C”模式,預計到2025年,該模式給科技企業帶來的整體市值將達到人民幣40萬億至50萬億元。
“T2B2C”將帶來50萬億市場
普華永道研究認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經歷了近20年“野蠻生長”的黃金期,C端創新空間逐漸縮小、獲客及流量成本不斷攀升。與此同時,創新商業模式呈現出向B端轉移的態勢,中國科技企業賦能B端、服務C端(即“T2B2C”)將成為未來中國互聯網商業模式的主流。
據介紹,所謂的“T2B2C”以科技企業為中樞平臺,一方面,科技企業圍繞C端需求開發場景、產品及服務,另一方面,它把自身技術能力、產品服務乃至渠道資源開放給B端調用,在促進B端效率與效益提升的同時,也增強了C端體驗與粘性,從而形成“T2B2C”的閉環,科技公司與行業企業共同重構服務體驗,推動產業升級,成為市場發展的助推器。
科技創新應用也推動了T2B2C模式在各行業的滲透和發展,白皮書指出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iABCD”)是科技賦能B端的五大工具,加速助力行業轉型升級。普華永道預計未來十年將迎來一個技術滲透全行業的深度發展期,TMT、金融、零售、醫療及交通運輸將成為科技滲透率最高的五大行業。
白皮書顯示,在排名科技滲透率排名前十的行業中,已有七個采用了“T2B2C”模式,這也說明了中國科技平臺生態的繁榮,但與此同時,也昭示著更為激烈的競爭格局。“平臺玩家”正由過去的科技企業主導,轉向產業與科技企業并舉發展,從而邁向多元化發展。
普華永道研究認為,“T2B2C”發展帶來的多平臺生態已初步形成格局,不同平臺在核心能力與賦能行業方面各有側重。阿里巴巴、騰訊、螞蟻金服已經成為前三大T2B2C生態平臺,構筑了中國科技企業賦能B端賽道上的“ATM”格局,預計到2025年,該模式給科技企業帶來的整體市值將達到人民幣40萬億至50萬億元。
科技賦能B端,云服務成突破口
普華永道分析認為,“T2B2C”可針對大企業及中小微企業的需求與痛點,提供差異化的解決方案,使科技賦能行業走向經濟適用化。白皮書顯示,中國中小微企業數量已達到8000多萬,超過50%的中小企業在營銷管理、企業管理、生產研發等方面有信息化、智能化需求,這類群體也日漸成為科技企業T2B2C賦能重要組成部分,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同時可覆蓋大企業及中小微企業的云服務,無疑是科技賦能B端的最佳入口。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創新發展的主流模式。可以說,未來只有一種企業,就是‘數字企業’。要成為數字企業,第一步即是要采用云計算、大數據的技術”。在日前舉行的2018云創大會上,網易杭州研究院執行院長汪源就認為當前“上云已經成為共識”,“但并不是所有的云計算都能適用于具體企業的轉型”。據汪源透露,目前網易云服務了45萬家企業,通過各類企業應用連接了超過8億互聯網用戶。他表示,“網易云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互聯網聯接基礎設施,在幾乎所有企業都在數字化的當下,我們希望通過開放技術幫助到企業轉型,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
“云服務可以幫助企業解決三大難題。”58同城CEO邢宏宇此前在接受采訪時就認為,通過云服務的應用,企業可以快速實現基礎設施的部署,節約大量時間;其次,在企業成本和效率上也能得到快速提升,幫助企業構建一些核心競爭力;“采用云服務能使企業架構更加靈活,遷移起來也非常便利。”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云服務作為科技賦能B端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云服務也逐漸成為了B端賽道上最主要的“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