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北京市舉行2018年節能宣傳周發布會。發布會上,北京負責ETC系統建設、發行服務的首發集團北京速通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趙陽介紹,截至今年5月,北京市高速公路已建成ETC專用車道621條,高速公路覆蓋所有收費站點ETC用戶達到380萬人;高速公路ETC電子支付交易占比達50.24%,高峰期達55%。
據悉, ETC系統通過“車載電子標簽+IC卡”與ETC車道內的微波設備通訊,實現車輛不停車支付高速公路通行費功能的全自動收費系統,在緩解收費站擁堵的同時降低車輛磨損和油耗,減少大氣污染。ETC最早用于高速公路電子收費業務,2012年起逐步拓展停車場交費應用。據趙陽介紹,自2012年,首都機場T1、T2、T3航站樓、鳥巢、水立方、國家大劇院、北京西站等停車場相繼開通ETC速通卡;截至今年5月,ETC速通卡累計簽約ETC停車場100余家。
目前,在北京ETC服務已經達到一定普及率的情況下,本次,北京進一步啟動了不停車收費推廣。對此,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停車收費模式可以有效緩解機動車在排隊交費等環節因怠速造成的能耗與污染物排放較高的問題。目前,北京速通科技有限公司、ETCP、停簡單等企業都在北京開展了“不停車收費”業務。
停簡單公司CEO柳文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不停車收費有不同的實現手段,而停簡單利用的是車牌拍照識別技術,即“無感支付”,就像高速路出口可以進行電子繳費一樣,通過線上結算就可以交停車費。“現在我們公司這套系統已經在北京1200個停車場落地。測算顯示,手動結賬一個人1小時能收費60-80輛車,而電子收費1小時能收費600-800輛車。”柳文超表示。
業內人士分析,不停車收費在節能減排方面有很大潛力。據研究,在高速公路收費站,每1萬次不停車支付可節約314升燃油,減排二氧化碳670千克;在停車場收費站,每1萬次不停車支付可節約306升燃油,減排二氧化碳653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