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交易活躍著稱的A股市場,流動性從來都不是個問題——但如今,這個傳統印象正被逐漸打破。
在2015年牛市結束后,A股成交金額開始逐步下臺階,但個股數量卻不斷攀升,二者雙重作用下下,一些個股的交易活躍度開始不斷下降,以昨日(6月11日)收盤為例,逾千只個股的一天成交額不足2000萬元。
具體而言,2015年期間,A股全年成交253.3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但2016年環比減少50.05%,2017年又減少了11.66%,年成交金額分別降至126.51萬億元和111.76萬億元。
與此同時,A股市場的個股數量,從2015年年底的2802只,增加至當前的A股數量3524只,合計增加新股722只,增幅約為25.77%。
A股2015年以來交易金額周數據
流動性困擾更多反映在一般個股、而非指數權重股上。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剔除上市未滿一個月的次新股,兩市有2541股成交金額不足1億元、占比77.07%,有1947股成交金額不足5000萬元、占比59.05%,有1021股成交不足2000萬元、占比30.97%。
其中,*ST天馬、*ST德奧和ST仰帆的成交金額不足200萬元,分別只有56.21萬元、85.66萬元和113.32萬元。
A股股票數量歷史變動情況
11日收盤創2015年來第13低交易額
上證指數6月11日下跌0.47%,盤中創下3037.91點的年內新低紀錄,同時,上證指數成交金額僅1430.37億元,成為近期低點。
如何理解這一交易規模?歷史的縱向對比或更為清晰。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參照WIND統計口徑,滬深兩市6月11日共計成交3206.92億元,在2015年的838個交易中排名第13低,位居交易額最低的前1.55%分位點,也是年內的第二低交易金額紀錄。
就2015年以來數據來看,交易金額最低紀錄發生在2016年1月7日,當日成交1872.76億元,當日出現熔斷行情、僅交易30分鐘,交易金額次低的是2018年2月14日,當日僅成交200.1億股、成交金額2366.84億元。
此外,其它成交金額較低的交易日主要集中在2017年1月份,數個交易日的成交金額都在2000億元至3000億元之間。
不過,考慮到不同時間節點下,A股市場的流通股市值有較大差異,更為合理的比較指標是市值換手率(市值換手率=成交金額/流通市值)。
據統計,昨日兩市的市值換手率只有1.5%,在2015年的838個交易中排名第11低,為2018年以來第3低,低于2018年2月14日的1.1%,也低于2018年2月22日的1.48%。
全市場交易規模下降,讓個股交易金額也同步下滑。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以11日數據來看,剔除上市未滿一月的次新股,兩市有2541股成交金額不足1億元、占比77.07%,有1947股成交金額不足5000萬元、占比59.05%,有1021股成交不足2000萬元、占比30.97%。
同時,還有92股交易金額不足500萬元,19股交易金額不足300萬元,以及有5股交易金額不足100萬元,其中有3只是退市整理期個股。
四年來低流動性個股數量驟增
全市場數據可以說明整體交易在減弱,但如今A股市場真正被流動性困擾的,并非各大指數的權重股,而是一些逐漸被遺忘的中小盤股。
因此,只有抽樣觀察個股狀況,才能更好理解A股的流動性困局。
為簡單起見,我們抽取2018年6月11日數據,以及此前三年相近交易日的可比數據,也即抽取2017年6月9日、2016年6月8日和2015年6月11日數據,比較低交易金額的個股數量。
如下圖所示,不論是單日成交金額在1億元以下、5000萬元以下,還是2000萬元以下個股,個股數量在這四年里都在快速增長。
2015年牛市期間,A股市場日均成交金額動輒上萬億元,因此在2015年6月11日當天,兩市成交金額不足1億元的個股只有101只,而當天共有2314只個股進行交易,即是說,市場中超過95%的個股成交金額都在1億元以上。
但在昨日,兩市共有2547只個股的成交金額不足1億元,占全市場的七成以上。
此外,對比較為明顯的是,單日交易額低于2000萬元的個股數量,在此前三年數量并不多,其中2015年只有66只、2016年只有45只,2017年達363只, 但在今年卻快速增加至1024只。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兩市交易金額低于1000萬元的個股數量,從2016年的11只增加至了今年的435只,交易金額在500萬元以下的個股從2016年的10只,增加至了今天的94只。
這一變動數據,反映了當前個股的流動性狀況,在這樣的交易規模之下,大部分個股怕是很難讓大資金以低成本的方式進出。
(說明:2015年之所以有36股的成交金額少于100萬元,主要是因為漲停)
7成個股成交不足億元
場內股票市場的流動性一般以成交量、成交額進行衡量,如果個股交易規模較大,較為容易承載較大資金的低成本進出,如果成交規模太低,大資金進出容易引發價格波動、又或變現成本會較高。
近期,隨著市場的連續下跌,即便是交易活躍如A股,也遭遇流動性問題。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6月11日,77%的股票成交額不足1億元,其中有432只個股成交金額不足1000萬,多達1021只股票成交金額不足2000萬。其中,有3只退市整理期個股,包括烯碳退、退市昆機和退市吉恩。
如果以換手率來看,兩市有1393個股的換手率不足1%、占比達到42.25%,同時有500股的換手率不足0.5%,有118股換手率不足0.3%,30股換手率不足0.2%。
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股票的成交額與股價的強弱似乎呈現出一定相關性。
剔除新股和3只退市股以后,11日成交額不足300萬的個股共16只,這16只個股的股價無論是年初至今、還是近兩個月來,股價漲幅均為負數,竟無一只股票上漲。
同時,剔除退市整理個股,6月11日成交額不足500萬的共有89只,僅有6只股票近兩個月實現上漲,其他全部下跌,平均跌幅為13.5%,其中有22只股票跌幅超過20%。
如果統計今年以來的漲跌幅,上述89只股票的表現更差,僅有4只股票上漲,平均跌幅高達22%。
再以騰龍股份為例,該股票昨日盤中在多段時間內無一股成交。騰龍股份自2016年12月底創出階段性高點63.86元后,股價開始一路下跌,成交量也從億元級別下降至千萬,近幾個月逐步降至百萬級別。
京城股份、株治集團等股票也均是如此,股價跌到流動性稀缺。
據統計,剔除退市個股,6月11日有16只股票成交金額不到300萬,也就是說對于超過300萬的資金而言,如果不犧牲價格的話,就很難在市場正常賣出。
主力資金的流出也在加劇A股市場的流動性壓力。
自6月以來,主力資金一直呈現凈流出狀態。據東興證券統計,上周申萬25個行業呈現主力資金凈流出態勢,呈現凈流入的板塊是鋼鐵、房地產和家用電器板塊,凈流入金額分別為4.10億元、1.98億元和0.26億元。主力資金流出前三的板塊是醫藥生物、化工和有色金屬行業,流出金額分別為527.52億元、62.17億元和44.6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