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銀保監會表示,保險經紀、保險代理和保險公估三大領域將全部向外資開放,其經營范圍與中資一致。這項舉措成為近期保險業對外開放的一大亮點。
市場份額有望提升
中怡保險經紀公司總經理吳青表示,目前中資保險經紀公司與外資保險經紀公司在營業范圍上的區別主要在于營業對象的限制,即中小型企業和個人是目前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的禁區。而圍繞中小型企業和個人展開的保險業務,目前約占整個保險市場的八九成以上。
吳青認為,“允許外資保險經紀機構在更大范圍內參與市場競爭,將有助于改善保險中介市場存在的低價惡性競爭、盲目激進擴張的現狀,推動保險中介市場在發展質量、服務效率、發展動力等方面做出切實改變。”
金杜研究院相關人士指出,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的優勢在于風險控制能力,尤其是財產險領域的風控能力(投保前的風險評估、投保后的防損控制、出險后的理賠服務)等方面經驗豐富。放開這一限制,可以給國內企業和民眾多樣化投保的選擇。
“在外資保險中介的支持下,外資產險公司能夠專注于產品開發、精算、投資、風險管理等核心價值環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保險代理、經紀與公估等中介將承擔很多銷售、理賠等功能,實現產銷分離。
一位保險業內人士透露:“除韋萊保險經紀獲批擴大經營范圍外,目前已有多家保險經紀公司向當地監管部門提出申請。”
料迎保險代理機構并購潮
目前就持股25%的境外股東資質要求,銀保監會雖尚未發布相關規定,但金杜研究員相關人士預計,以下兩項資質條件不排除將來納入相關規定的可能性,即具有相應的保險代理從業經驗,滿足相應的財務及資產條件。
金杜研究院相關人士認為,持股比例的開放舉措意味著未來外資進入保險代理領域的組織形式可以更加靈活,合資公司中可以謀取控股地位,甚至可以獨資子公司的業態經營,外資保險代理機構的經營靈活性與自由度將有所增強。可以預見,保險代理機構的外資持股比例放寬后,將引發新一輪保險代理機構并購熱潮。
持股比例的放寬,人才是關鍵。吳青認為,由于中國的保險業采用直銷模式,保險經紀市場幾乎所有從業人員是從保險公司轉型而來,這與國際成熟保險經紀市場差別很大。
“中國保險經紀市場依舊在交易模式下發展,卻忽略了客戶的風險識別。”吳青呼吁,經紀人應該是有責任和能力去幫助客戶識別風險,之后才是量化評估風險的影響度。未來業內經紀從業人員能夠從真正意義上去解決客戶的問題,幫助保險機構找對產品的研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