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271.7億元,同比增長15%,增速比1至3月份加快3.4個百分點。其中,4月份實現利潤總額5760.3億元,增長21.9%,比3月份加快18.8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分析,受生產加快、價格回升、基數較低等多因素影響,4月份工業利潤增長明顯加快。
從生產銷售情況看,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增速比3月份加快1個百分點;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0.4%,增速比3月份加快3個百分點。在生產銷售增長加快的同時,PPI有所回升。數據顯示,4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3.4%,漲幅比3月份回升0.3個百分點,是在連續5個月價格上漲放緩后出現的回升;而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3.7%,漲幅與3月份持平。一升一平,擴大了企業利潤空間。“初步測算,因價格變動,利潤同比增加約849.7億元,對利潤增長的拉動作用比3月份多7.1個百分點。”何平博士介紹。
鋼鐵、化工、汽車等行業拉動作用明顯。據統計,4月份,受產品價格漲幅回升、去年利潤基數較低、生產加快、成本下降等影響,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同比增長2.6倍;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46.2%,增速比3月份加快41.5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2.5%,3月份則同比下降9.6%。此外,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等利潤增長也明顯加快。
此外,財務費用增長明顯放緩。4月份,因前期匯兌損失等因素減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財務費用同比增長僅1.8%,增速比3月份明顯放緩13.3個百分點。利潤同期基數較低。去年4月份,受價格漲幅回落、生產銷售增長放緩、成本上升等各種因素影響,利潤同比增長14%,增速比去年3月份回落9.8個百分點,為去年各月增速第二低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繼續顯現,也使得工業實體經濟運行質量效益繼續提高。”何平博士介紹,從前4月情況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成本下降、杠桿率降低,資金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增強。
數據顯示,1至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費用為92.65元,同比下降0.25元;其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52元,同比下降0.21元。4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5%,同比降低0.7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9.5%,同比降低1.5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去杠桿成效更為顯著。
1至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24%,同比提高0.24個百分點。(記者陳雪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