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最新披露的IPO審核進度顯示,截至5月17日,IPO排隊企業數量已降至287家。其中,處于正常審核狀態的有280家,包括滬市136家、深市中小板41家,創業板103家;另外,還有7家企業處于中止審核狀態。至此,IPO“堰塞湖”已從最高峰時的約900家降至不到300家,逐漸“見底”。
隨著存量企業的不斷消化,IPO排隊時間也明顯縮短。在近期上會的擬IPO公司中,不少是2017年7月之后才申報的,從首次提交材料到上會審核僅有10個月的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在IPO審核趨嚴、過會率降低的形勢下,凈利潤指標并無“絕對標尺”,即高盈利不是過會的保障,賺錢少的公司也有可能拿到IPO通行證。證監會發言人上周五否認了有關創業板、中小板、主板分別設有3000萬元、5000萬元、8000萬元“隱形盈利門檻”的猜測。有專家認為,未來盈利門檻還會降低,現在的審核指標越來越看重營收和行業地位、盈利模式可持續性等多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