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全球首款量產3D打印電動車LSEV在滬發布,并在中國3D打印文化博物館展覽展示。不用模具,無需焊接、沖壓等步驟,3D打印制造周期只要傳統汽車的三分之一。LSEV預計上市價格每輛約5萬至6萬元左右,目前已有來自歐洲的7000輛訂單。數據顯示,2016年3D打印全球市場規模達到100億美元,在各領域的加速滲透下,預計未來3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4%,市場空間達到300億美元。
相關概念股關注光韻達(300227)、銀禧科技(300221)。
相關閱讀>>>
汽車產業正處于一個變革的時代,以電力為主的新能源車正在逐步成為汽車領域的主角。新款電動車層出不窮,但是,到目前真正讓人感到興奮的產品還是并不多見。
3月11日,在上海的中國3D打印文化博物館內正式發布了全球首款量產的3D打印電動車——“LSEV”,據悉,“LSEV”是XEV電動車公司與中國3D打印材料廠商Polymaker展開戰略合作后推出的首款車型。
據了解,這款3D打印的電動車也是首次在中國亮相,不同于以往的概念車,這輛車采用了當下最先進的3D打印制造技術,這是世界上第一款車身以及內外飾件全部使用3D打印技術生產的量產汽車。
“LSEV”預計今年12月開始進行小批量生產。在正式投產前,XEV公司已經獲得大批量采購訂單,數目高達7000輛,其中包括意大利國家郵政、法國ARVAL等國際客戶。
此前,XEV電動車在歐盟有史以來最大的科研項目——“地平線2020” 智能電動車項目競標中戰勝了奧迪、雷諾、菲亞特等傳統汽車巨頭。
當前,3D打印技術已經被汽車企業較為普遍的引入,但其應用基本都是用來做模型、零件或是概念車等。而XEV公司與Polymaker通過戰略合作,已經成功地創建出3D打印技術為核心的電動車生產線。
XEV與Polymaker的戰略合作,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創新的實際應用案例
XEV公司是一家具備互聯網思維的汽車實體研發制造公司,但與國內火熱的互聯網汽車公司有著本質的區別,他們以3D打印汽車制造技術為核心,建立起整套定制化智能生產、全新的用戶體驗及價值,致力打造一個完整汽車生態圈。
規模化、標準化的產品正在被拋棄,個性化與定制化的需求日益突出,XEV公司抓住這個機會推出理念獨具的3D打印電動車,實現了以往不能想象的“定制化量產”。
通過采用3D打印技術,客戶可以直接參與車輛的設計過程,從車輛的配色紋理,到定制化的外觀造型,乃至于汽車的功能模塊都可以自主選擇,或是從網絡平臺選擇自己喜愛的設計,從而實現高度的個性化和定制化。也可以根據不同的業務,打造定制化車輛,如酒店租車,郵政物流車,貨物配送車等。
在XEV公司的創始團隊中,有一名歐洲頂尖3D打印機設計研發專家,同時也是歐洲大型3D打印技術架構第一人。但3D打印技術并不是一項壟斷的技術,相反,它是開源的,哪家公司都可以使用。
為了實現3D打印件預期的強度和功能,建立起技術壁壘,提高入行門檻,XEV公司業在3D打印領域尋求頂級合作伙伴。在材料方面,最終它選擇了中國3D打印材料企業Polymaker作為戰略合作伙伴。
Polymaker有著業內頂級的3D打印材料研發與生產能力,已成為3D打印材料領域中創新、質量和專業的代名詞。其產品種類覆蓋消費級與工業級,被世界各地的客戶廣泛應用在汽車、航空航天、工業制造、醫療、消費等多個領域中。公司在2017年先后獲得海外行業媒體3D Printing Industry頒發的年度材料企業獎,和TCT頒發的材料技術創新獎。
在此次合作之中,Polymaker專門為XEV公司開發多款易打印、高性能材料,可以保證打印的一體化零件有足夠的強度,并且滿足電動車車在城市中日常駕駛出行的一切要求。
在3D打印領域,應用是重中之重,而應用主要是依托于材料的性能。此次XEV公司與Polymaker的戰略合作,在幫助他們實現使用3D打印直接進行車輛生產的同時,無疑也幫助他們增強和鞏固了這個核心競爭力。
XEV公司CEO表示:XEV項目啟動的初衷便是帶給汽車行業和消費者全新的生產思維以及高度個性化的產品。帶著這個初衷,我們將會和Polymaker一道,共同完成3D打印在大規模工業場景中應用的目標。
Polymaker公司CEO羅小帆博士也表示:我們很高興能夠成為XEV項目的戰略合作伙伴。Polymaker將投入我們最新最好的技術來確保項目的成功。這也必將成為3D打印邁向大規模工業應用的里程碑式項目。
對接“中國制造2025”,發展智能制造業
政府十分重視中國制造業的發展轉型,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對接德國工業4.0戰略,努力地加快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
科學技術發展的目標始終是為了提高效率。在追求規?;蜆藴驶a品的時代,傳統的生產制造工藝具備很高的效率,但在追求個性化與定制化產品的時代,傳統的生產制造業就變得效率很低。
中國的制造業現在就面臨著一些痛點,表現為產能過剩、創新研發能力不足、大量污染和浪費。而3D打印與互聯網技術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有效手段。
如果參考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那么3D打印已經度過了觸發期,期望膨脹期與幻滅期,現在應該處于復蘇期。在汽車領域戴姆勒、本田、寶馬等大公司都已引入,并在積極的應用。但是,它們對3D打印技術的用法多是做模型、零件或是概念車等。
相比之下,XEV公司和Polymaker公司針對3D打印合作的項目對制造業來說具有一定的意義。原來汽車的生產制造,基本是一款汽車或是相同底盤的汽車要開一條生產線,而XEV公司的電動車的3D打印生產線不僅可以生產電動車,只要是可以3D打印的,它都有能力生產。
3D打印會為制造業帶來巨大的變革,而XEV公司和Polymaker公司的合作則為3D打印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XEV公司依靠互聯網和3D打印技術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制造業模式;Polymaker公司則證明了自己的3D打印材料性能已經可以直接投入工業生產制造之中。市場越來越重視材料的開發,Polymaker也會不斷研發創造出更多種類,更強性能新3D打印材料供給給消費級和工業級的使用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