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近日開出10張罰單,其中9張涉及商車險業務
“近期,保險公司已經都不敢贈送合同之外的東西了,至少目前是這樣。”某財險公司省級分公司負責人程東(化名)向記者表示。
據該負責人介紹,盡管多年來一直有保險公司因為經營不合規的問題而收到罰單,但普遍罰得并不重,同時,處罰似乎已經成為了業界常態,在對市場和規模的追求面前,險企似乎已經把合規經營放在了次要位置。“此次,保監會狠下猛藥,開出的罰單不僅罰錢、罰人,有的機構還被暫停了業務,可謂"史上最重"處罰,保險公司必須得加倍重視合規經營的問題。”程東表示。
數據顯示,保監會近日集中開出10張罰單,其中9張涉及商車險業務。
“新藥方”:
面對屢禁不止的車險市場亂象,監管部門一改往日溫柔的作風,采取高壓態勢,近日開出的罰單同時瞄準三個方向:既罰錢又罰人,同時責令部分機構停止接受一定期限的車險新業務。
具體來看,保監會近日集中批量開出的10張罰單之中,其中9張罰單涉及商車險業務。有5家財險公司分公司被責令停止接受商業車險新業務3個月,同時有32名相關責任人被警告并罰款,其中7人被撤職。
早在2017年,保監財險174號文就明確指出,財產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及個人不得通過返還或贈送現金、預付卡、有價證券、保險產品、購物券、實物或采取積分折抵保費、積分兌換商品等方式,給予或者承諾給予投保人、被保險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不得以參與其他機構或個人組織的促銷活動等方式變相違法支付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不過,市場上此類行為并未立即停止。
“此次處罰可謂車險領域史上最重處罰,同為保險業從業者,趕緊自我反省、嚴格自查、確保合規是當前要務。”某財險公司負責人表示。據他介紹,部分地區大型險企業務被暫停,對其影響巨大,其他公司希望趁機爭奪市場,但也不敢造次,確保經營合規才是第一位的。
送禮品、虛假報表等
保險監管部門頻出狠招,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車險市場存在多年的老問題始終未能得以根除,而隨著車險改革的深入推進,部分險企還將改革釋放的紅利用于營銷費用的競爭,使得車險費用水平進一步惡化。
從保險監管部門歷年的公開行政處罰信息可以看出,針對財產險公司的處罰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最突出的問題包括兩方面:給予或者承諾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保險費回扣或者其他利益,以及提供虛假報表。
長期以來,監管層針對這些老問題一再進行處罰,但收效甚微。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一方面,以前的處罰大多是罰款,且金額并不高,與得到的利益相比,處罰顯得較輕。另一方面,在市場競爭面前,有的公司下達了較高的經營任務,例如對市場排名、保費增速等提出相應的要求,在這樣的形勢下,險企只能靠贈送禮品等手段來維護和爭搶客戶,而在另一端,險企又必須符合監管規定,于是便有了財務造假現象的出現。
例如,根據保險會的公開信息,近期,多家財險公司因為通過集分寶抵扣保費而受到重罰,險企在某車險平臺開展集分寶抵扣商業車險保費的營銷活動中,在客戶支付商業車險保費時用集分寶直接抵扣一部分保費。此類行為違反了不得給予投保人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的規定。
在承保端,險企競爭費用惡化,但又需要滿足閾值監管要求,盡可能壓低綜合成本率和綜合費用率,因此,財務不合規現象更為明顯。
例如,某財險公司改變分公司商業車險分出業務攤回分保費用的財務處理方法,根據車險綜合費用率是否滿足車險產品監管標準等因素,調整相關分公司攤回分保費用。通過這樣的處理,使得其向保監會的分公司監管報表中,21家分公司車險綜合費用率得以下降,降幅最大的達6.85個百分點。相反,有的公司則出于其他考慮,通過財務造假的方式,在車險賠付情況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大幅調增未決賠款準備金,使車險綜合賠付率環比大幅上升。
挺過轉型陣痛
痛徹心扉方能印象深刻。無疑,監管部門的出手重罰會對部分險企的短期經營產生明顯影響,但從行業長遠發展角度來看,重罰又很有必要。保險行業只有挺過轉型陣痛期才能迎來長久的良性發展。
事實上,拼費用等老問題并未隨著車險改革的推進而消失。根據2018年全國財產保險監管工作會議內容可以發現,市場競爭失序問題十分嚴重。“車險市場以高費用為手段開展惡性競爭的問題尤為突出,個別公司把賠付率下降帶來的改革紅利異化為競爭的本錢,導致車險費用水平居高不下。”同時,部分險企經營數據失真,不僅損害投資者和廣大消費者利益,也導致監管政策難以落實到位。
當前,第三次商車險費將于今年實施的消息在業內流傳,部分地區可能不再設置費率自主浮動系數上下限,屆時,如果險企一味跟隨市場大打價格戰,恐將對自身經營帶來更為不利的影響。
“車險改革至少希望實現兩方面目的,一是讓利于民,讓消費者獲益,二是改善險企的經營情況,力爭承保投資雙盈利。”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但惡性競爭讓實際情況背離改革初衷,消費者利益未能得到保護,險企經營未能得到改善,將改革的紅利轉化為競爭費用的拼殺。
他認為,如果監管高壓態勢不變,險企的非正當競爭手法必將收斂,凈化行業競爭環境,這對行業的長遠發展十分有利。只有將注意力從費用拼殺轉移到市場定位、產品開發和服務質量上來,市場才能回歸理性,消費者和險企皆能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