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日,基金四季報披露完畢。證券時報記者翻閱季報發現,多只績優QDII基金(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加大了對信息技術、金融行業的配置,去年整體漲幅較高的互聯網中概股,例如騰訊、阿里巴巴等依舊受到青睞。而績優滬港深基金,大多增持了房地產、金融等行業。
數據顯示,部分QDII、滬港深績優基金在二季度進行了較為積極的調倉換股。例如國富大中華混合,其前十大重倉股中有7只出現變動,除了華晨汽車、騰訊控股、新東方教育,三季度末重倉持有的中芯半導體、舜宇光學科技、永達汽車、大立光電、瑞聲科技等個股均已不在四季度末的重倉股名單中,取而代之的工商銀行(601398,診股)、招商銀行(600036,診股)、阿里巴巴、萬科集團、中國平安(601318,診股)等。僅金融行業就增持了17.7個百分點。
此外,華夏全球股票、上投摩根中國世紀人民幣等基金調倉換股亦較為積極,前十大重倉股中均有5只出現變動。
記者統計發現,在“進攻”方向上,截至四季度末,多只績優QDII基金加大了對信息技術、金融行業的配置。去年整體漲幅較高的互聯網中概股,例如騰訊、阿里巴巴等依舊受到青睞,大多出現在上述績優QDII前十大重倉股之列,部分基金還不同程度地增配了上述個股。例如截至四季度末,騰訊控股成為華夏全球股票、海富通中國海外混合、上投摩根全球新興市場混合等多只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
而績優滬港深基金,大多不同程度增持了房地產、金融等行業。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601288,診股)、分眾傳媒(002027,診股)、招商銀行、伊利股份(600887,診股)等個股受到較多資金青睞。
基金經理普遍認為,今年投資重點是挖掘市場的結構性機會。銀華滬港深增長基金經理表示,將保持對大消費的持續關注,另外,受益于供給側改革,2017 年很多周期性行業都出現了盈利向上的趨勢,銀行壞賬率有望持續下降。隨著經濟復蘇和利率上行,保險行業也將受益。港股方面,相對于A股有折價的標的依然很多,股息率優勢依然存在,未來優質標的依舊看好。
東方紅優享紅利滬港深基金經理認為,繼續看好穩定性強的大眾消費龍頭與可選消費龍頭、創新醫藥的龍頭與醫藥服務龍頭,看好供給側收縮有效帶來的競爭結構大幅改善的部分周期行業龍頭,看好住宅后市場包括裝修、家居、社區服務等機會,以及港股融入國內金融市場的歷史性機會。
作者:項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