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內瑞拉的綜合石油儲量確實是世界第一,并且石油收入是他們國家的經濟支柱,占到了政府收入的70%以上,這一點和沙特基本上是一樣的。除了石油比沙特多以外,委內瑞拉地處拉丁美洲,氣候好、土地肥沃、礦產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先天條件好的讓人嫉妒。
而相比之下呢,沙特除了石油和王子以及宗教圣地以外,似乎就沒什么其它特別的東西了。但是條件很好的委內瑞拉確實沒有沙特那么有錢,不但沒錢還非常地差錢。明明條件比人家好那么多,但是錢卻差人家那么多,這里面一定是出了什么問題。
我們不妨先問大家一個問題:請問你為什么錢那么少呢?這個問題問到任何一個人的頭上,他十有八九都會說我掙得少啊當然錢就少了!那么同樣是挖油和賣油,為什么沙特掙得多而委內瑞拉就掙得少呢?這里面的原因還有點小復雜的。
開采石油雖然并不是一個特別復雜的活兒,但是這個技術最早都是外來的,無論是拉美國家委內瑞拉還是中東國家沙特,剛開始他們做不了這個,他們能做的事情就是當地主往外租土地,租給歐美的石油公司讓他們挖石油,自己舒舒服服地收租金等分紅就行。沙特和委內瑞拉的石油產業就是這樣利用外資建立起來的,但是問題就在于這些石油公司都是外國人控股,雖然生意紅火但是利潤的大頭都被外人拿走了。
(正在運轉的挖油機)
所以當地主和房東的委內瑞拉和沙特很快就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把石油產業從外國人手里給拿回來,也就是奪回石油產業的控股權,這個過程有個崇高的名字:國有化運動。
委內瑞拉的做法比較簡單粗暴,先成立自己的國家石油公司,然后規定新的油田都由國家石油公司自己開發不再外租,同時以前那些外國石油公司的稅收不斷提高,租金不斷提高,并且收繳經營利潤,如果這三種方法還搞不定,那就按規定價回收股份絕不接受討價還價。這就造成了外資紛紛撤離,委內瑞拉也因此遭受到了各國的經濟制裁。
這種國有化運動大概發生在70年代左右,所以委內瑞拉的石油開采水平也基本上停留在了70年代,后來幾乎沒有多少進步,他家的石油冶煉水平相比之下就更低,高品質的汽油根本就生產不了,所以委內瑞拉出口的都是中低端的石油產品,利潤并不高;再加上國企效率低腐敗嚴重,就導致石油的產量上不去成本下不來,所以雖然石油儲量全球最高,但是賣油的收入其實并不高。
這收入本來就不高吧,前一任總統查韋斯還大搞各種各樣的福利,免費的住房、免費的醫療、免費的教育、免費的汽油甚至是免費的工資,這種福利曾經一度超過了北歐那些全球排名前5的國家。這位哥如此發福利的原因是為了收買選民手里的選票然后保證自己可以一直連任下去,這樣就能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了。不過這種模式在油價高達100美元以上的時候還能維持的欣欣向榮,但是當油價掉到50美元以下時,就漏洞百出了,不但窮而且幾乎窮到幾乎要崩盤。
(委內瑞拉前總統馬杜羅)
說完委內瑞拉的情況,我們接著說沙特。
沙特現在的國家石油公司名字其實叫: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阿美”是個縮寫詞,全民叫:沙特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從這個名字上就能看出來這家公司曾經就是一個美資企業。阿美石油最早的股東是來自美國的雪佛龍、德士古、??松兔梨?,這幾家完全控制著阿美石油公司,包括產量和價格都是美國人說了算。
當然現在阿美石油公司是沙特王室百分之百控股的。沙特王室拿回石油公司花了20年時間,他們拿回來的方法可不是用委內瑞拉那樣類似搶奪的辦法,而是用錢一點一點地去收購股份。從1960開始掏錢收購,一直到1980年終于買回了阿美石油100%的股份,盡管控制權到手了,但是原來的經營體系一點都沒有破壞,依舊和四大石油公司進行著緊密的合作,公司的經營、管理和銷售也一直和國際接軌。
所以雖然沙特貌似是個落后的封建君主制國家,但是王室成員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讓懂行的人做擅長的事,自己不隨便添亂。于是阿美石油公司的管理人員和市場人員都是國際化的一流人才,沙特的石油勘探和冶煉技術也屬于全球第一那個級別的水平,再加上沙特的石油本來就埋得淺而且品質高,最終結果是沙特的石油成本全球最低,即使價格降到40美元它依舊有利可圖,而這個時候其它國家已經在賠賺吆喝了。
沙特錢多當然是因為收入高,可是大家對于沙特的有錢似乎有一些誤解。石油這個東西的產業鏈并不長,也就是說能帶動的就業人口不會特別地多,所以石油產業的巨大收入注定會集中在少數人手里,無法惠及到大部分沙特人。所以沙特給人一種很土豪的印象,基本上是因為那些因為賣油暴富的王室成員們的土豪作風時不時地刷了我們的屏幕,而關于沙特窮人的新聞根本就登不上首頁,我們也看不到。
(沙特王室成員在默哀)
我們去查沙特的年人均GDP的話,發現數據確實很好看,高達2萬美元,而我國的這個數據還不足1萬美元。計算這個數據的時候沙特可是把占了他們人口將近三分之一的外來務工人員排除在外的,這些人吃得差住的差掙得少,包攬了沙特各種蓋房子挖石油掃馬路等一系列的臟活累活,甚至在軍隊里都有他們的身影,但是這些人可是不會出現在媒體的報道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