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相繼自曝財政收入虛增數據、主動擠水分,近日來已持續成為熱點。
對于一些省份主動公開財政收入虛增,有觀點認為,擠掉水分后的財政收入下滑較大,而支出降幅相對小,其中的收支缺口將由中央財政資金來填補。
針對這一觀點,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審計研究室主任汪德華近日撰文進行反駁:“地方擠出財政收入水分,寄希望于中央財政補助來填補額外缺口,恐怕是想多了!自家的孩子自家抱,由此形成的收支額外缺口主要還是要靠自身努力來解決。”
與此同時,第一財經記者發現,為了提高財政收入質量,不少地方主動調減了2017年年初的預算收入目標。
擠水分后收支缺口中央補?
汪德華近日在長江產經智庫撰文,以遼寧為例,通過數據反駁了“地方財政擠水分,收支缺口將由中央補”這一觀點。
2017年初,遼寧首次公開承認2011年~2014年財政數據存在造假問題。為了擠掉水分,遼寧2015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2014年下降達33.4%。
即2015年遼寧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為2127億元,比2014年減少了1065億元。而2015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約4481億元,比2014年減少了約599億元。收入下降與支出下降之間存在了約466億元的額外缺口。
那么這一窟窿全靠中央財政來填?并非如此。汪德華表示,這種財政收支之間的差額需要其他來源資金來平衡。當前地方財政平衡收支缺口的渠道有多種:一是中央凈補助;二是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債務收入;三是盤活存量資金;四是從一般公共預算之外的預算體系中調入資金;五是從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中調入。
數據顯示,遼寧獲得中央凈補助收入在2014年為1695.26億元,2015年則為1842.85億元,較2014年增長8.71%。2015年中央對地方的凈補助總金額約5.5萬億元,遼寧獲得的絕對金額并不算最高。
“遼寧獲得中央凈補助金額的增速屬于正常增長,超過全國平均增速(6.8%)1.9個百分點,原因比較復雜。即便認為這1.9個百分點是因為遼寧說真話擠水分而獲得的中央補償,那也僅有32億元。”汪德華說。
因此,地方財政擠水分后,收支缺口并不全是由中央財政來填。
汪德華表示,地方財政擠出收入水分,有可能獲得更多中央補助收入,主要影響在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上。但是,中央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資金分配規則,不會因地方政府擠出財政水分而改變。以遼寧省的案例來看,擠出1000多億元的財政收入水分,由此可以多獲得的中央補助不過幾十億元。
多地調減2017年預算收入目標
重慶市財政局公布的2017年市級財政預算調整方案顯示,重慶市市本級收入預算從年初的871億元調整為835億元,調減36億元。
重慶市財政局解釋,這主要是落實財政部關于提高收入質量、降低非稅收入占比的要求,加之受中央取消停征20余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政策性調整因素影響,下調非稅收入增長預期。
不僅僅是重慶,湖南省多個市縣也主動調減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目標。
一位地方財政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些地方領導為了追求數字政績,往往在年初將預算收入定得偏高,而財政部門為了完成收入任務會采用空轉方式來虛增財政收入。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上述地方調減2017年財政收入目標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提高財政收入質量,即壓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非稅收入規模,因為這部分收入地方靈活操作空間大,而稅收收入規范,因此非稅收入規模下降,意味著財政收入質量的提高。
上述地方財政人士表示,近些年受經濟增速放緩和減稅力度加大,當地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例下滑,在當前收入形勢沒有好轉情況下維持高基數增長難以持續,因此主動調減收入目標擠壓水分是理性的做法。
責任編輯:李堅 SF163
記者 陳益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