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月11日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01.5萬輛和2887.9萬輛。雖然連續九年蟬聯全球第一,但產銷增速分別僅為3.2%和3%,是2008年以來年度最低增長水平。
“一方面,由于購置稅優惠幅度減小,乘用車市場在2016年出現提前透支;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政策調整,對上半年銷售產生一定影響。”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表示,從全年汽車工業運行情況看,產銷增速雖略低于年初5%的預計,但這是在2016年高基數的基礎上出現的增長。他認為,行業整體經濟運行態勢良好,呈現平穩增長態勢。
值得關注的是,自主品牌汽車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高。2017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1084.7萬輛,同比增長3%,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3.9%,比上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吉利銷量高達124.7萬輛,增速高達63%;廣汽傳祺銷量50.86萬輛,同比增長37%。
“更重要的是,過去對自主品牌‘天花板’的擔憂,在廣汽傳祺GS8、長城魏系列、吉利領克等的良好表現下被打破。”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2017年自主車企依托在SUV上積累的實力,憑借較高的性價比,抓住時機在合資品牌的空檔市場,實現了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突破。
不過,他也指出,自主品牌內部也在分化。吉利、傳祺保持了較高增幅,長安年銷量穩定在百萬輛以上,而北汽、一汽自主品牌則出現了大幅度下滑,微增長下的市場進入了殘酷的淘汰賽。
同時,由于基數較低,再加上政策上的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較高增長態勢。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市場占比2.7%,比上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其中,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均突破10萬輛,東風新能源汽車突破5萬輛。
對于2018年車市,中汽協預計,將繼續緩慢增長,增長幅度或為3%,整體需求在2987萬輛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或將超過100萬輛。“宏觀經濟、汽車產業政策以及汽車產品的結構調整都將對汽車銷售產生影響。”許海東表示,從消費升級來看,中國汽車消費者正處于消費結構調整階段,中高端車型仍將迎來快速增長。
崔東樹表示,2018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將出現4%的增長,漲幅略高于2017年。“宏觀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將進一步開發大城市及偏遠省份居民在汽車消費方面的需求,中西部城市具有巨大消費潛力。”他認為,與發達城市相比,我國中西部地區的乘用車家庭普及率仍偏低。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此類地區的百戶家庭私家車保有量僅為35輛。崔東樹據此分析,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與落實,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一數字將在未來得到顯著提升,這是時代賦予汽車企業、特別是自主品牌車企的新機遇。經濟日報記者 楊忠陽 劉 瑾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