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周日公布數據顯示,中國12月官方制造業PMI環比下降2個百分點至51.6,非制造業PMI指數達到55.0,連續兩個月實現環比上升。
外需強勁 2017年制造業平穩收官
臨近年底,制造業擴張速度略有所放緩,完成2017年的平穩收官。值得注意的是,12月新出口訂單環比增加1.1個百分點達到51.9,創下今年以來的次高點,這也顯示海外需求端強勁,海外各主要經濟體復蘇步伐加快和圣誕節需求旺盛共同推動了出口快速向好。12月制造業PMI新訂單指數53.4,環比略有下滑,而進口指數回升至51.2。進口指數的回升表明內需并未減弱;隨著全球經濟逐漸復蘇,外需的大幅提振拉動總需求保持平穩。
12月采購量環比微增0.1個百分點至53.6,達到全年的次高點,顯示企業采購意愿持續改善,對未來的預期信心也保持在較強水平。
華創證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屈慶評論稱,出口快速增長成為亮點:
12月生產訂單指數為54,環比降低0.3個百分點,考慮到前11個月生產訂單指數平均值為53.87,12月工業生產并不差。從受環保限產影響較大的鋼鐵行業來看,12月全國高爐開工率和唐山鋼廠產能利用率均有一定的回升,說明環保對生產的負面影響有所減弱。
預計12月出口對經濟基本面依然有支撐。12月進口指數環比增加0.2個百分點至51.2,高于前11個月平均值50.79,這也從側面證明國內需求有一定支撐。
環保限產政策造成的沖擊
受冬季環保限產政策等影響,制造業生產受到一定沖擊,全國高爐開工率持續維持在63%的歷史低位以下。環保政策的沖擊同樣體現在中小型企業方面。12月中小型企業PMI有所回落,大型企業受益供給側改革表現出較強韌性。但屈慶認為,整體來看環保限產對生產的負面影響有所減弱。
華泰證券宏觀分析師李超評論稱,PMI數據顯示今年經濟平穩收官。高技術制造業和消費類行業改善最為明顯,環保限產對小企業沖擊不減:
12月高技術制造業、消費品行業PMI分別為53.8%、55.48%,比上月上升0.6、2.3個百分點,明顯高于去年和制造業總體水平,春節臨近利好相關消費類行業狀況改善。大小企業本月仍然分化,大企業上升0.1至53%,中小企業分別回落0.1和1.1至50.4%和48.7%,小企業受環保限產的沖擊不減,小企業信心不足。
物價上漲壓力增加
中信證券固收分析師明明在評論PMI數據時提醒稱,應注意增速放緩的同時,物價上漲壓力有所加大:
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和制造業出廠價格指數出現較大幅度上漲。12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62.2%,較上月提升2.4個百分點;12月出廠價格指數為54.4%,較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紛紛結束了此前連續兩個月的下跌勢頭。12月鋅、鎳、鉛、玻璃、塑料、聚丙烯、PVC等原材料商品價格上行明顯,制造業原材料購進價格有所抬升;需求的平穩和生產收縮則使得制造業出廠價格稍有抬升。此外,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較出廠價格指數分歧再次走闊,制造業企業利潤邊際承壓,在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大幅放緩的背景下,12月工業企業利潤預計難有大幅改善。
此外,12月制造業PMI從業人員延續5個月下滑態勢,錄得年內最低的48.5%。雖然12月生產需求端均現疲態,但制造業企業從業人員并未下降,為制造業持續擴張創造了條件。
整體非制造業形勢繼續向好
今天同時公布的數據還顯示,中國12月官方非制造業PMI指數達到55.0,連續兩個月實現環比上升,本月升幅0.2個百分點。2017年以來,除8月份外,該指數均保持在54%以上的較高水平。華創屈慶表示,非制造業方面的形勢繼續向好,建筑業成為年底的亮點,表明下游基建投資穩步發力,這也將支撐明年經濟增速。而臨近年末,經濟基本面依舊保持韌性,當前債市的主導因素仍然在于監管和資金面的變化:
12月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環比上升0.2個百分點至55,整體非制造業形勢繼續向好。其中12月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環比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至53.4,主要是受餐飲、證券、房地產等拖累,但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持續處于60以上,預示未來服務業有望得到改善。另一方面,12月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環比上升2.5個百分點至63.9,創出年內新高,其中建筑業新訂單指數環比上升3個百分點,表明下游基建投資穩步發力,這也將支撐明年經濟增速。
總體而言,PMI數據說明當前工業生產并不差,前期環保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有一定程度的緩解。海外各主要經濟體復蘇步伐加快和圣誕節需求旺盛共同推動了出口快速向好,帶動了需求指數維持在較高水平。企業采購意愿繼續改善,對未來預期有所增強。價格指數止跌回升,但企業盈利或將有所收窄。臨近年末,經濟基本面依舊保持韌性,當前債市的主導因素仍然在于監管和資金面的變化。
華泰李超評論稱,PMI數據顯示今年經濟平穩收官:
我們維持今年四季度GDP增速6.7%,全年6.8%的判斷。預計明年在PPI、利潤緩慢走低的情況下,工業經濟也將緩慢下行,但在消費穩健、進出口修復和基建托底的預期下,我們認為明年經濟下行壓力不大,預計全年6.7%相比今年略向下,此時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健中性,沒有全面寬松的可能性,明年一季度可能是利率倒U形右側拐點的窗口期,預計明年利率中樞將高于今年,但交易性機會將多于今年。
從PMI數據中看出近幾個月高技術制造業和部分消費類行業有所改善,我們認為明年國家從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角度將增強政策投入,航空航天、軍工、半導體、5G等行業可能享受政策紅利,而CPI和PPI剪刀差收窄將利好下游消費行業盈利改善。
附:12月官方制造業PMI分項數據:
生產指數為54.0%,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和中型企業生產指數高于50%,分別為56.4%和51.8%;小型企業生產指數低于50%,為48.8%。
新訂單指數為53.4%,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和中型企業的新訂單指數高于50%,分別為55.7%和51.1%;小型企業低于50%,為48.5%。
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1.9%,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企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高于50%,為53.5%;中型和小型企業低于50%,分別為48.8%和45.7%。
積壓訂單指數為46.3%,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業的積壓訂單指數均低于50%,分別為46.8%、46.6%和43.9%。
產成品庫存指數為45.8%,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業的產成品庫存指數均低于50%,分別為45.9%、45.4%和46.4%。
采購量指數為53.6%,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中型企業采購量指數高于50%,分別為56.3%和51.0%;小型企業低于50%,為47.9%。
進口指數為51.2%,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和中小企業的進口指數高于50%,分別為51.7%和50.2%;小型企業低于50%,為47.9%。
購進價格指數為62.2%,比上月上升2.4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業的購進價格指數均高于50%,分別為62.2%、62.3%和62.1%。
出廠價格指數為54.4%,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業的出廠價格指數均高于50%,分別為54.9%、53.5%和54.1%。
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8.0%,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業的原材料庫存指數均低于50%,分別為48.4%、47.9%和46.6%。
從業人員指數為48.5%,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業的從業人員指數均低于50%,分別為49.0%、47.9%和47.8%。
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49.3%,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企業的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位于50%;中型和小型企業低于50%,分別為48.5%和48.3%。
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8.7%,比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均高于50%,分別為60.7%、57.2%和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