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最近幾年中國經濟增速仍會相對平穩,但高速增長的目標已經讓位于高質量增長的目標。今后一個時期,適當降低經濟增長的預期,有利于推進深層次改革,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增長動力轉換的目標。
中國經濟今明兩年增長無憂。
“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都沒問題,所以主要的任務放在高質量發展上了。”12月27日,中國社科院工業所研究員李鋼在分析2018年的經濟形勢時說。
國家統計局將在2018年1月公布2017年經濟數據。根據《China Economist》公布的2017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近60%的經濟學家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8%左右,近八成經濟學家預計2018年經濟增速為6.8%左右或者略有下降。
目前各大機構紛紛發布對2018年中國經濟預測,包括摩根士丹利、中國社科院、交通銀行(601328,股吧)、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摩根華鑫證券等預計明年經濟增速與今年接近,以6.7%的預期為多。不過,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盡管短期內中國經濟增長無憂,但是從長期看中國經濟仍有下行壓力,加快改革仍迫在眉睫。
原因是,考慮到中國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老齡化程度加深,中國過去依靠低勞動力成本和犧牲環境、資源消耗來發展的時代已經結束。未來中國經濟主要靠科技進步以及制度變革來尋找新的動力。
消費成經濟壓艙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為6.9%,其中第三季度略微下降,為6.8%,全年實現6.8%增速的可能性非常大。
申萬宏源(000166,股吧)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速不錯,與外需的貢獻率高有關系。
“經濟之所以不錯亮點主要在外需和消費上,外需主要是受全球經濟增長超預期,消費主要來自于今年企業效益改善,居民收入提高的滯后效應。”李慧勇說。
數據顯示,2017年前11個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了25.14萬億元,同比增長15.6%,其中出口13.85萬億元,同比增長11.6%,進口11.29萬億元,同比增長20.9%。
進出口的快速增長,使得外貿對經濟的貢獻發生了變化。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貨物與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2.7%,這與2016年前三季度凈出口對經濟的貢獻率是-7.8%不可同日而語。
除此之外,今年前11個月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主要在于工業、投資、消費等其他數據也相對穩定。
2017年1-11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高于去年全年6%的增速。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7.2%,略低于去年全年8.1%的增速。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為10.3%,和去年全年10.4%增速持平。
對此,交通銀行研究部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認為,中國經濟走勢越來越平穩。2017年全年總體來看穩中略降,預計今年全年增速6.8%,到明年也只是略微回落到6.7%。從15年到今年,幾年間經濟整體在走L形的一橫,整體波動沒有超過0.1個百分點。
“也是說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到穩態,在2018年也不會輕易的被打破。”他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2015年以來經濟增速穩定,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占到了六成左右,起到了壓艙石的作用。目前投資增速盡管放慢,但對于經濟的貢獻率越來越低,原因是,投資中有大量的土地費用,這些無法形成固定資本形成額,雖然投資占整個經濟約八成比重,但實際對經濟貢獻率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