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可謂流年不利。今年以來除了與蘋果掐得不可開交,近期又遭遇野蠻人敲門,而最新交出的財報又難掩下滑,高通的危機有愈演愈烈之勢。
作為全球芯片巨頭高通來說,由于手握大量別人繞不過的通信基礎專利,向全球手機廠商收錢成了“長盛不衰”的一門生意。但面對多家巨頭的聯合“抵抗”,將會對高通以及整個產業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高通近年發展出現了怎樣的問題,一代芯片巨頭是如何衰落的,破局之道又在哪里?
博通收購再起硝煙
在美國半導體巨頭博通提出1300億美元要約收購計劃遭到高通拒絕之后,近日博通再度對高通發出收購邀約,手段強硬,一舉提交了11名新董事人選的提名,謀求進入新一屆高通董事會。
此前,早在11月6日,美國半導體企業博通提出以每股60美元現金和10美元博通股票的價格收購高通所有發行在外股份,被稱為史上最大的TMT領域并購案,受到了全球的密切關注。隨后,高通果斷拒絕了這一收購案。
12月7日,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夫在華盛頓參加經濟俱樂部時,首度公開回應收購一事稱:“高通認為這一報價根本無法接受。差太遠了。”莫倫科夫表示,博通和高通去年就針對雙方可能合并的問題展開會談,但毫無進展。其同時表示對公司未來的獨立經營和解決法律糾紛的能力充滿信心。
對于博通的收購,高通向時代周報記者發來的聲明顯示,高通董事會經過全面評估,并與其財務和法律顧問協商之后,認定博通的提議嚴重低估了高通的價值,并且存在巨大的監管不確定性,因此不符合高通股東的最大利益。
高通指出,博通和銀湖資本(Silver Lake)事實上正在要求股東放棄包括智能手機、物聯網、5G等前沿技術在內的這些引領未來的選項,現在就要對這一不具約束力的交易提議作出決定,而事實上在未來一年當中存在眾多不確定因素,包括其所涉及的眾多監管事宜,而博通目前并沒有作出解決上述事宜的承諾,此外博通還缺少確認的資金保證,其從新加坡遷往美國的計劃也將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據了解,高通董事會由11位全球頂級的董事組成,其中9位是獨立董事,4位是過去三年才成為董事會成員,而且所有董事都堅定承諾代表高通所有股東的最大利益。高通認為博通這一舉動是公然企圖奪取高通董事會的控制權,以推進其收購日程。高通措辭嚴厲地指出,博通提出的候選人名單本身就存在利益沖突,因為其意圖通過極大低估高通價值的方式收購高通,以獲取自身利益。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包括微軟和谷歌在內的多家巨頭公司亦對此并購案表示擔心。因為高通與博通的交易可能有助于改善其與蘋果的關系,而新公司與蘋果的交好并不利于競爭對手的發展。同時外界也對博通“傾向于降低成本而不是投資于新技術”的聲譽感到擔憂。
“高通稅”惹眾怒?
在博通對高通發起半導體領域史上最大并購案之時,蘋果與高通的專利糾紛又再度升級,關系進一步惡化。
11月29日,蘋果公司針對高通公司發起反訴,稱后者開發的驍龍(Snapdragon)智能手機芯片至少侵犯了其8項跟手機電池續航能力相關的技術專利。高通則再訴蘋果侵犯五項專利,涉及iPhone 8和iPhone X。
蘋果高通的全面駁火要從今年初說起。最先發起訴訟的是蘋果,認為高通壟斷無線芯片市場,相繼在美國、英國、中國發起訴訟,提出索賠。隨后高通反訴,認為蘋果先違反協議,在iPhone 7中故意不充分發揮其芯片的性能,并連同包括鴻海精密、緯創資通、仁寶電腦以及和碩聯合在內的幾家蘋果代工廠一起告上法庭。
9月底,高通進一步加碼,于蘋果新品發布之時,在中國發起訴訟,希望能夠在中國市場禁售蘋果。財報顯示,截至2016年9月底的2016年財年,蘋果來自大中華區的營收貢獻為22.49%,到了今年4月底,這一比例為20.54%,而到了今年7月份,這一比例持續下滑至了17.63%。“蛇打七寸”,高通狙擊蘋果的嚴重性不言而喻。
在蘋果看來,高通的收費模式不可忍受,堪稱“專利流氓”。即專門囤積知識產權,卻不制造任何真正的產品,專靠收取訴訟費過活,蘋果認為這對手機廠商并不公平。高通則認為蘋果想迫使高通接受不公平的專利授權費,達到在iPhone銷售中增加收入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蘋果怒不可遏之外,全球范圍內,近日已有多家廠商爆出暫停對高通支付專利費用的消息,當中包括華為和三星兩家巨頭,“反高通”聯盟陣營似乎日益壯大。
對于專利上的問題,華為和高通方面皆對記者表示不予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