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市場在經過了連續數年的牛市行情之后,于去年10月底開始進入調整。一年多過去,調整似乎還沒有結束的痕跡,債券基金也受到拖累,收益表現遠遠低于過去幾年。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四類主動型債基的中長期純債、短期純債、一級債基、二級債基,收益中位數分別為1.74%、1.95%、1.27%、2.06%,均跑輸同期貨幣基金的平均收益率。
從具體債基類型來看,1057只公布業績的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72%,其中,有925只今年以來收益為正。在未能取得正收益的基金中,最多的下跌7.04%。
在178只公布業績的一級債基產品中,有128只產品今年以來取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為0.94%;不過,一級債基的表現也出現較大分化:最高漲5.77%,最多跌8.08%。
二級債基首尾業績表現也同樣懸殊,522只公布業績的產品中,395只收益為正,平均收益率為2.11%,其中,最高漲幅為21.7%,而表現最差的債基則跌了7.77%。
什么時候才是債券調整的末端?基金經理普遍認為,受國內外貨幣及實體經濟形勢影響,短期內基本面或會企穩,CPI數據也很難驟然上揚,但受美國加息、減稅等因素影響,明年資金面仍然偏緊,反映到債市,就是很難出現觸底反彈,明年或是緩慢筑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