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業協會日前修改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網下投資者管理細則》,強化證券公司的推薦責任,明確主承銷商的報送責任,完善了自律處罰體系。業內人士表示,新規有望進一步提高網下投資者質量,減少不符合規定的投資者參與網下申報。同時,調整了“黑名單”制度,確保“打新”更有秩序。
修改后的規則自2017年12月1日起實施,新增五大內容和修改四大內容,主要包括:證券賬戶和銀行賬戶一經注冊,不得隨意變更;網下投資者今后需在每年一季度前向證券業協會填報年度統計表,作為對上一年度參與網下詢價的總結;對于不符合條件的投資者,證券業協會將予以取消資格;對于配售對象同一交易日的未申購行為或同一交易日的未繳款行為,今后將被視為一次違規行為,從而避免了投資者一次失誤被記過兩次的尷尬;投資者資質審批材料有所增加;“黑名單”管理也有所調整。
金牛理財網分析師宮曼琳介紹,A股市場的新股申購一般分為網上打新和網下配售兩種。網上打新采取的是按市值申購和配售的方式,一般主要是散戶投資者,投資者根據持有股票市值申購相應的股份數量,且有申購上限,中簽率一般不高;網下申購采取的則是詢價方式,由于門檻較高,參與者主要是機構投資者,只要詢價合理有效,一般情況下都能獲配新股。
自去年上半年以來,A股市場參與網下配售新股的投資者越來越多,參與“門檻”也由此前的1000萬元一路上揚至6000萬元左右。目前,同時在滬深兩市參與網下打新的資金總量需要1億元以上。由于參與網下打新的投資者數量增多,分母變大之后,網下打新的平均收益率也是一路下行。
好買財富研究中心研究員雷昕認為,此次證券業協會修訂完善規則,主要是明確網下申購的“黑名單”制度。過去網下打新需要預繳款,現在不用預繳款打新,這就導致很多問題。部分投資者動用多個賬號或他人賬號參與網下打新,部分投資者即便獲配新股也忘記繳款等。由此給券商等中介機構帶來很多后續問題。出于規范網下打新的考慮,監管部門完善“黑名單”制度,規定若漏交打新款項,就要上“黑名單”。此外,這次新規還對主承銷商的報送行為加以約束,明確了主承銷商的自律懲戒措施。
CCTV證券資訊頻道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官張昊一表示。歷史上,根據新股發行制度以及投資者參與程度的變化,打新股的規則調整完善過多次。近期,隨著A股市場打新收益率的持續下降,從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角度出發,修訂和完善打新規則有利于更加嚴格地區分具有風險承受能力的機構和個人參與打新業務,也有利于杜絕網下打新的不公平現象,限制違規申購和資質不符合條件的機構參與網下打新。(經濟日報記者 周 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