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以來,我國制造業企業運行更加規范,抵扣鏈條不斷完善,營改增改革紅利加速釋放,助推“中國制造2025”路線圖全面鋪開,為中國制造業賦予了新的時代定義。
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全國重要軌道交通運輸制造龍頭企業,產出占據國內城軌車在用量近55%,為中國裝備制造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營改增對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的提升功不可沒。”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副部長盧淑華近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截至2017年10月底,該公司新增不動產、建筑服務及其他服務類進項稅4856萬元,稅收政策的“高含金量”迅速轉換為企業研發創新的“真金白銀”。
“營改增讓企業在發展的路上輕裝簡行,我們把省下來的資金投入到科技研發中去,努力增強核心競爭力,致力打造中國中車(601766,股吧)的靚麗名片。”盧淑華說。
專家認為,營改增釋放政策紅利,激發經濟內生動能,企業在轉型升級、科研攻堅的轉變與成長中,更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華麗蛻變。
杭州中亞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為非國有控股上市企業,是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擁有有效授權專利372項,其中國際發明專利3項、國家發明專利147項。
“在營改增之前,公司經營是大包大攬的模式,集研發、制造、營銷、安裝、售后服務于一體,不利于企業專注主業。”公司財務經理王家瑛對記者表示,營改增為企業尋找新的產業鏈定位提供了契機。中亞機械開始將塑料包裝制品生產、安裝維修、售后服務等輔助業務分離出來,成立單獨的公司,形成服務專業化發展的態勢,在增加集團進項抵扣的同時,也通過專業化分工降低了運營成本。
營改增還為“走出去”企業送紅利,退稅領域延伸至服務貿易領域,對技術轉讓、技術咨詢等實行出口免稅,將國際運輸、研發服務、設計服務等跨境應稅服務納入增值稅零稅率范圍,形成了出口退稅寬化效應,助推現代服務類產品以不含稅價格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截至2017年10月,江蘇省累計有217戶企業享受服務出口免抵退稅政策,申報辦理免抵退稅額8.96億元,有力的促進了服務貿易出口快速發展。
經濟轉型升級即依賴傳統制造業改造升級,也依靠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推動。新興產業的快速崛起,成為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新動力(310328,基金吧)。僅2017年上半年,寧夏國稅部門就為企業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3.17億元,增強了企業科技研發的動力。寧夏中衛西部云基地、銀川大數據中心、iBi育成中心等企業享受到了營改增紅利,雙重抵扣雙向減負效應,形成了對創新供給的激勵。
業內人士認為,稅收鋪路搭橋,做好配套,企業一路暢行。營改增降低了科技研發、科技服務企業稅負,有利于增加投入、提高效益,增強科技研發和服務企業的發展動力,形成對新興制造業的激勵。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樊勇說,做細做實“中國制造”,做大做強“中國質造”,做高做精“中國智造”,營改增的政策效應還將不斷釋放,助力中國制造業打出亮麗名片。本報記者 包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