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基金發行市場整體比較低迷的背景下,個別產品頻頻成“爆款”:東證資管旗下的多只“東方紅”系列基金先后被百億資金瘋搶,中歐恒利三年定期開放式基金一日售罄。
從表面上看,熱銷基金背后的光環是基金經理過往的業績。但實際上,真正吸引資金的是價值型明星基金經理的掛帥,投資者看中的是他們篤信并長期踐行的價值投資理念。
值得深思的是,公募基金一路走來已有近二十個年頭,價值投資理念并非首次出現,每一輪牛熊交替,總能深切地感受到價值投資的重要性。但在股價迭創新高后,這一簡單的投資理念隨之被拋棄,新的成長理論支撐著股價繼續上漲。等到泡沫破滅后,市場方才想起價值投資。已被大量真實案例證明行之有效的價值投資,在A股市場似乎已淪為另一個主題投資。
不僅如此,能始終踐行價值投資理念的基金經理少之又少。是怎樣的行業生態造就了如今的局面?價值投資的痛點又在哪里?那些長跑型選手又是如何堅持自己理念的?近日,上證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基金圈內人士,試圖解答這些疑惑。
現象:長期價值型基金“王者歸來”
9月19日,封閉了三年打開申購的東方紅睿豐,在每人限買10萬元的情況下,單日銷售額仍達百億元規模。10月24日發行的中歐恒利三年定期開放式基金一天銷售74億元,提前結束募集。11月8日,東方紅睿璽三年定期開放式基金首發第一天就將基金的銷售推向了高潮,一天吸引了近180億元的資金,投資者獲配比例低至11%左右。
一邊是長線績優基金頻頻成“爆款”,一邊是多只基金發行遇冷。11月前后成立的多只基金募集份額恰好達到2億份以上,勉強跨過成立線。同時,還有多只基金宣布延長募集期。
發行寒冬下的火爆實屬不易。仔細分析可以發現,這些“爆款”基金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亮點:由價值型明星基金經理掛帥,著眼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東證資管以價值投資、長期投資著稱,今年公司旗下的多只基金業績表現亮眼。據Choice統計,今年前10月股基排位前10名基金的業績全部超越50%,其中“東方紅”系列基金占得3席。而中歐恒利三年定期開放式基金的操盤者是曹名長,他是基金業內知名的價值投資標桿性人物,偏愛估值低、流動性好、業績確定性高及抗風險能力強的投資標的。
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些基金的設計也著眼于長期。中歐恒利三年定期開放式采用的是每三年開放一次的方式,每個開放期原則上不少于五個工作日且最長不超過二十個工作日。言下之意,購買的投資者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將不能直接贖回基金份額,這為基金穩定運作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樣,東方紅睿璽三年定期開放式在基金名稱上已反映出長期投資的意思。據了解,該基金將以定期開放的方式運作,滿三年開放一次。公司還強調,基金在封閉期內不辦理申購與贖回。
與此同時,有數據顯示,資金正涌向真正的“長跑健將”。除了上述新基金外,對比年初的偏股型基金份額來看,東證資管、中歐基金、興全等公司旗下的多只偏股型基金在今年前三個季度出現了成倍增長。
滬上一家基金公司的總經理助理總結道,東證資管、興全基金、中歐基金等之所以能夠逆風飛揚,是因為這些公司長期真正為投資者考慮,踏踏實實為投資者賺取穩健的收益,最終獲得了投資者的認可。長期下來,這種品牌優勢將不斷發酵。因此,上述公司的績優基金經理的產品發行能夠成為“爆款”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