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土地宏觀調控及國土資源管理需要,國土部門正加緊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籌備工作,這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有望于近期正式啟動。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自今年開始,國土資源部就已經開始了土地三調的相關準備工作,并多次在地方召開座談會,討論內容涉及土地三調總體方案、調查規程、經費預算、調查新技術試點等。
我國曾在1984年啟動第一次全國土地調查,因受各種條件限制,土地一調歷時十三年直到1997年才結束。2007年7月,土地二調正式啟動,并于2009年底結束。不過,直至2013年底,國土部門才正式對外發布土地二調的成果。
土地二調結果顯示:截至2009年底,全國耕地是20.31億畝,而到2012年,耕地數據是20.27億畝,這和過去傳統掌握的數據比,從數據上看多出來2億畝。
十年一次
國務院2008年發布實施的《土地調查條例》規定,國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每10年進行一次全國土地調查。根據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每年進行土地變更調查。
如從土地二調正式啟動的2007年開始計算,至今正好十年,土地三調理應適時啟動。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在近期的內部座談會上,一位國土部官員表示,第三次土地調查的基調是對“已有內容的細化、變化內容的更新、沒有內容的添加”。同時,要求各省(區、市)認清開展第三次土地調查的重要意義,參照國土部工作推進模式,倒排工期,把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籌備工作做扎實、想周全,經費預算早預留、做充分,確保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同步行動。
地方政府近期也陸續開展土地三調的前期準備工作。
海南省國土廳9月6日在海口市舉辦全省不動產統一登記及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籌備工作培訓班,相關負責人透露,要未雨綢繆,提前做好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各項準備工作。根據《土地調查條例》的規定,國家即將部署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這項工作計劃將在2018初正式啟動,要求各市縣提前謀劃做好第三次土地調查前期工作。
福建省國土廳近日也成立了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籌備辦公室,籌備辦公室下設綜合組、預算編報組、技術組,并分別與國土部相關部門對接。
為決策提供依據
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土地管理和調控,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而執行土地調控制度的前提,就是要把土地家底摸清楚。
資料圖
我國開展土地二調時定下的任務就是要“查清全國每一塊土地的地類、面積、權屬、分布等利用現狀”,還要開展全國每一塊基本農田保護狀況的調查,開展對基礎設施、房地產等五個專項的用地調查統計等。
雖然土地二調顯示,全國耕地數據增加了2億畝,但實有耕地還是那么多,主要是由于調查標準、技術方法的改進和農村稅費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使調查數據更加全面、客觀、準確。
2013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聽取了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情況匯報。會議強調,要毫不動搖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粗放利用土地現象依然突出,土地管理形勢依然嚴峻。必須站在歷史和全局高度,堅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確保實有耕地數量基本穩定。
今年初發布的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要求,到2020年、2030年我國耕地保有量要保持在18.65億畝、18.25億畝以上。這是一個約束性指標,即要嚴格執行、不能突破。
在內部座談會上,前述國土部官員表示,第三次土地調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國土地利用狀況,掌握真實的土地基礎數據,并對調查成果實行信息化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土地宏觀調控及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對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支撐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統一登記,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調曾耗資150億元
作為一項耗時耗力的土地調查,經費保障必不可少。1984年啟動的第一次全國土地調查,之所以一直進行到1997年才結束,業界認為其中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調查經費難于落實。
此前,為保障土地二調順利進行,中央財政批復經費21.16億元,地方各級財政也批復了130.9億元。兩者相加超過了150億元。
至于土地三調最終耗資多少,目前尚無預估數據。
《土地調查條例》規定,土地調查所需經費,由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共同負擔,列入相應年度的財政預算,按時撥付,確保足額到位。土地調查經費應當統一管理、專款專用、從嚴控制支出。
也就是說,雖在土地調查業務上由國土部門牽頭,但涉及經費和物資保障方面的工作,則由發改委和財政部系統負責協調。除中央財政承擔部分資金外,地方財政需要籌集的資金總量更多。
在上述內部座談會上,參會的各省代表結合本地實際提出了各方面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其中就包括經費預算問題。
河南省國土廳近日已經要求各地“一定要學明白、想明白、講明白、干明白,爭取各級領導和部門的支持,并要求各地盡快與財政部門溝通,務必將三調工作經費納入新一輪的財政預算,為即將開展的三調工作打好基礎。”
一位土地領域學者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土地調查是一項基礎性工作,相比其他土地項目,地方政府在這上面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土地整理復墾能夠幫助地方搞耕地占補平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能夠幫助地方獲得建設用地指標,所以地方更樂于做這些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