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發審委是企業通往IPO前最后一道關卡,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關卡,發審委員的責任可謂重大,堪稱IPO守門人。
近兩天,16屆發審委開始換屆工作,這也讓市場再次聚焦到發審委的變化之上。但無論換屆與否,如今監管層持續強調IPO發行不能病從口入,今年以來發審委也盡職盡責地在完成這一目標。
與此同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梳理了今年以來多次發審會后發現,除了日趨嚴格的審核之外,如今的發審委正在體現出更專業,更細致的審核趨勢,IPO守門人的技能在持續升級。
守門人提問
今年以來,證監會持續強調保持首次公開發行常態化的同時,要切實加大發行質量審核力度,作為IPO守門人的發審委委員也在認真落實相關精神。
這一點從今年逐月走低的IPO發審通過率就能看出,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從今年1月開始,IPO發審通過率由90%左右已經降至近期的80%左右,其中6月通過率更是降至69%,全月有12家企業未能通過發審會。而截至7月26日,2017年全年有44家企業未能通過發審會。
“今年去富凱大廈參加過一次發審會,明顯能感覺到今年更嚴了,我們現在針對發審會要準備的問題比之前要多很多,就是怕現場會有超出范圍的問題答不上來。”北京地區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資深保代7月26日直言。
那么,發審委委員又最關心以及最在意企業哪些問題呢?
記者在統計了今年以來在發審會被否企業被問及的問題后發現,“業績下降”、“持續盈利能力存疑”和“規范運作”是這些企業被發審委質疑最多三個問題。
前述北京地區保代人士講道:“這三項問題在嚴防病從口入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現在市場對次新股業績變臉關注度很高,這些問題自然也是發審委最重視的問題。”
除此之外,記者了解到發審委在財務、法律等方面的問題正在呈現出越來越細致的趨勢。
一位普華永道人士7月26日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我們內部也總結了一些問題,總體而言發審委在財務相關的問題上,主要從報表規范、信息真實、財務控制制度完善和會計核算規范四個方面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
該人士進一步透露,“其中主要問題包括內部財務制度、財務信息真實性確認、盈利增長和異常、關聯方關系披露、實際收入確認、客戶和供應商情況確認、存活確認以及現金收付交易對會計核算基礎的不利影響以及利潤操縱的防范等方面。”
可以看出,今年以來發審委在財務,法律等問題上的關注更為具體。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換屆的候選人中,來自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候選人最多,分別有24位以及32位,合計占比超過70%。這也為未來合并后的“大發審委”在法律以財務方面細致的發審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專業裝備
更加專業也是今年以來發審委表現出的重要特點之一。
如今監管層逐漸放開了一些行業上市的限制,沖刺IPO企業的類型越來越廣泛。除了傳統行業,如醫藥、影視、游戲等行業的公司也在批量組團沖刺IPO。
因此,對發審委組成的要求不僅僅要在法律或是財務端要有專業性,對相應的行業也需要有一定的理解。
今年以來從發審委的提問來看能夠充分體現其專業性。以被否企業福建瑞芯微電子為例,在發審會上發審委委員便提出了針對行業非常細致的問題。
瑞芯微電子主要從事集成電路的設計與研發,產品按功能主要分為AP芯片和AC芯片兩大類。報告期內,英特爾是主要供應商,也是技術服務的主要客戶。
具體而言,發審委委員要求瑞芯微電子需說明從英特爾采購的商品與向英特爾提供技術服務之間的關系,另外發審委委員還提出要說明企業向英特爾提供技術服務業務的具體內容和耗費的人、財、物,說明技術服務費的定價依據。
“發審委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瑞芯微既向英特爾提供研發服務,還向英特爾采購芯片,研發服務的毛利居然有99%,這是一個業務還是兩個無關聯業務,問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對行業有一定理解的。”申萬宏源(000166,股吧)一位TMT組分析師7月26日對記者表示。
另有一位業內人士認為發審委這一問題較為專業,他表示:“目前,集成電路產業主要有IDM模式和Fabless模式。而瑞芯微采用Fabless模式,專注于集成電路設計,將晶圓加工、封裝、測試等委托給晶圓代工、封裝和測試企業。而英特爾、三星等大型企業則采用IDM模式。我國IC設計企業技術實力普遍偏弱,瑞芯微也并非行業龍頭,與英特爾的這筆毛利高達99%的業務很難說得清楚,這一關注非常細致。”
醫藥企業今年遭遇的低通過率也能夠充分體現發審委委員專業性的提升。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 截至2017年7月26日,今年以來參加發審會的企業共有20家,其中過會的有15家,通過率為75%遠遠低于其他行業,其中發審委針對醫藥行業特點,提出了涉及回扣、兩票制等諸多行業專業問題。
國內一家專門投資醫藥類企業PE的人士7月26日告訴記者:“從近年醫藥類企業在發審會上被問及問題的變化來看,針對行業的定制性問題越來越多,如兩票制對企業營銷的影響,藥企實施的銷售激勵與專業化學術推廣之間的關系,這些都能體現發審委的專業性。”
實際上,針對不同行業差異化以及精細化的發審關注或將是未來的趨勢。從此次大發審委候選人的組成方面也能看出,監管層力圖進一步覆蓋各個領域,納入更多在專業方面能夠有所貢獻的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