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市場事件頻發。昨日,10年期國債期貨3月合約驚現“烏龍指”事件,罕見以漲停價成交121手合約。漲停的“烏龍指”讓正深陷調整中的債券市場為之一震,但分析人士仍然普遍預計債災2.0將繼續,國債收益率不排除有奔向4.0%的風險。
昨日早盤約9:19,臨近交割月份的10年期國債期貨合約——T1703合約,突現一份空頭平倉盤,導致合約成交價一度飆升至97.23元,觸及漲停,成交量為121手。成交后,1703合約價格旋即大幅回落,接近收盤時再度走高,收盤報95.55元,漲幅0.24%。
若按照收盤價格測算,該筆損失約每手1.68萬元,總計約203萬元。1703合約在昨日流失資金達1.2億元,但沉淀資金仍有7.2億元。而10年期國債主力1706合約,沉淀資金達到19.7億元。
“這個成交是瞬間交易,很有可能是程序化交易或平倉盤導致的,漲停價成交并不意味市場資金在積極做多,不宜過度解讀。”對此,國泰君安期貨研究所研究總監陶金峰認為,目前市場對于債市做多保持謹慎態度。雖然經過多日下跌后,國債期貨昨日短線反彈,但是央行貨幣政策已中性轉緊,債券熊市基本確定,中線下跌趨勢未改,因而積極做多的邏輯并不十分強勁。
從歷史上看,由于流動性欠佳,國債市場特別容易出現“烏龍指”事件。最近一例是1月3日,上海證交所15國債10“閃崩”,約1分鐘內大幅下跌10.17%。當時,一位個人投資者將持有2手該債券,以買一價格的101.51元賣出,因此觸發了盤中臨時停牌。2手也就是2000元錢,引起市場各方廣泛關注。
“整個債券市場情緒很差,心里沒底。”新湖期貨國債研究員李明玉表示,整體上看,春節長假后資金成本不斷走高,債市收益率持續高位。而且央行連續三天暫停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體現貨幣政策穩健中性不動搖。
今年以來,央行先是在1月末上調了MLF中標利率,隨后又在2月3日全線上調逆回購中標利率10個基點,并同時上調SLF利率,隔夜品種上調35個基點。央行的系列舉措也被市場認為是“變相加息”。
統計顯示,昨日10年期國債成交收益率漲至3.48%,創近17個月新高。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全線上漲。其中,1個月期Shibor漲近3個基點,報3.9304%,連續8個交易日上漲;3個月期Shibor突破4%,報4.0160%,均創2015年4月底以來最高。
一位大行資深交易員感慨道,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開啟了“暴走模式”,任何線性的技術分析和邏輯都已失效, 市場的微觀結構和行為模式也在改變,“ 能在4%附近停下來就算是萬幸。”
國泰君安首席債券分析師覃漢認為,從當前時點看,債券長達3年的牛市已結束,債災2.0正在進行中,國債收益率雖然“喪心病狂”,但是仍有可能繼續攀升,10年期國債下一個支撐位在3.5%~3.6%區間,如果突破,不排除有奔向4.0%的風險。“所以,抄底需謹慎,少虧就是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