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頁,點擊鼠標,上傳行政業務需要的材料,自會有政府部門人員找過來。
從2015年開始,這種變化發生在廣東自貿試驗區的企業身上。企業運用專屬網頁,將以往逐個“跑腿”找政府部門,轉變成政府通過信息手段提醒企業。
這只是廣東自貿試驗區對接國際先進投資貿易規則的其中一項。自貿試驗區改革的目標是,通過與國際先進標準的接軌,引領國際資本和高端要素。
2016年1-11月,廣東自貿試驗區貢獻了該省超過六成的合同外資和超過兩成的實際利用外資,極有可能成為廣東“留住”外資的希望。近日由廣東省社科院發布的《廣東對外貿易發展研究報告2017》稱,廣東 FDI增速呈現逐年下滑趨勢,外商對粵投資上升乏力同時影響廣東對外貿易增長。
該報告第一作者、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貿研究中心主任陳萬靈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要素成本抬升的背景下,外商之所以青睞自貿試驗區,是因為可以獲得更寬松的投資準入門檻,更便捷的投資貿易環境,從而獲得更低的交易成本。
隨著自貿試驗區改革的縱深推進以及該區域經驗的復制推廣,廣東外商投資下行的壓力有望減緩。
自貿區外商投資逆勢增長
被稱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廣東,還是外商投資的“熱土”嗎?
《廣東對外貿易發展研究報告2017》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后,廣東吸引外資的優勢在下降,利用外資規模上升乏力。2007年廣東利用外資增長18.02%之后,增速大幅度降低,2008年降低到1.19%。危機之后逐步回升,2012年為8.03%,2013年為5.96%,2014年為7.69%。近幾年,有所降低,2015年為0.02%。
實際使用外資來粵的下降導致了外商直接投資的“促進效應”減少。廣東當地的廉價生產要素投入、規模經濟與外商的海外市場資源結合所取得的出口貿易優勢不再。
但從廣東自貿試驗區的最新數據看,該區域似乎并沒有受到大環境的影響。
近日召開的廣東省商務發展情況通報會上,該省商務廳廳長鄭建榮稱,2016年1到11月,廣東自貿試驗區吸收外資項目3488個,合同外資488.9億美元,占全省同期總量的63.1%,增長1.4倍;實際吸收外資44.6億美元,占全省同期總量的20.8%,增長76%。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貿研究中心主任陳萬靈分析稱,在“人口紅利”、“土地紅利”等廉價優勢逐漸喪失的背景下,廣東自貿試驗區通過制度創新,一方面大規模的外商投資備案制降低外商投資準入的門檻,另一方面通過投資貿易的便捷化和鼓勵政策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這使得外商投資,尤其是海外高端要素資源,更有信心進入位于珠三角的廣東自貿試驗區三大片區。
從過去一年的系列改革看,外商投資企業在廣東自貿試驗區的“待遇”正在逐步升級。從投資辦企業開始,外商面對的是以負面清單管理為重點的投資準入管理體制,90%以上的投資項目均采取備案制,而不是較繁瑣的審批制度。日常經營中,外商投資企業擁有企業專屬網頁,并能通過互聯網辦理政府部門的相關業務。如果該企業需要通關,則需要海關等部門建立的智能化通關服務。這些均被視為國際先進貿易規則的“標配”。
單以商事審批事項算,據統計通過企業專屬網頁進行整合優化的行政審批事項,企業到實體窗口跑動次數在2次以下,其中60%以上事項可全程在網上辦結。
前述改革經驗已有多項復制推廣。例如,外商尤其看重的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已由自貿試驗區推廣至上海、天津、福建和廣東四省市。
鄭建榮介紹,2016年,廣東自貿試驗區在做好首批27項改革創新經驗復制推廣的基礎上,又探索形成了第二批39項改革創新經驗,并在全省相關范圍內復制推廣。與掛牌前相比,貿易便利化、投資便利化和跨境金融三大指數分別增長27.5%、42.1%和62.2%。
清華大學早前發布的《廣東自貿試驗區第三方評估報告》指出,按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數“開辦企業”、“注冊開業”等細分事項的對標“評測”中,廣東自貿試驗區已達到與中國香港、新加坡相當的水平,在多個評價指標中雙方各有優劣。
2017年推動區域合作提速
從珠三角城市陸續閉幕的“兩會”看,廣東自貿區的廣州南沙、珠海橫琴、深圳前海蛇口三大片區2017年的發展重點已經定調。這三大片區的一大共同點是,通過加速區域間、城市間的合作,加速外商對廣東的投資貿易。
廣州“兩會”最先搞了一個“大動作”:邀請臨近的佛山、中山共同開發南沙港。佛山、中山兩市的“兩會”對此亦有回應。廣州將引入佛山、中山兩地的企業一同合作建設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該工程計劃2017年底開工建設,建成投產后,廣州港南沙港區將形成20個10萬-15萬噸級專用集裝箱泊位、集裝箱通過能力超過2000萬標箱的格局。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分析,佛山、中山參與南沙港共建,不僅能為廣州帶來資本上的支援,更重要的是能提供堅實的貨源支撐。珠江西岸的貨運量占廣州港區省內貨運總吞吐量的比重,目前已經從40%提升至60%,美的、格蘭仕、志高等佛山支柱型企業已將大部分貨物選擇從南沙港出海。
2017年,珠海橫琴忙著“要地”。目前,珠海橫琴片區總投資超3200億元的82個重點項目正加緊推進,建設用地已日趨緊張。除了國務院已批準規劃面積27.9平方公里的填海計劃外,珠海則抓緊謀求橫琴自貿片區“擴容”。1月11日閉幕的珠海人代會明確,2017年珠海要加快橫琴自貿試驗片區建設,爭取自貿片區擴容,推動橫琴自貿片區、保稅區、十字門北片區、南灣片區、洪灣片區一體化發展。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毛艷華表示,橫琴有相當大的土地為不可開發的山體,實際可利用面積只有約10平方公里,因而謀求“擴容”有現實需求。而珠海的保稅區等地方納入之后,橫琴自貿片區有望從較為單一的功能區轉變為有海港、空港的綜合功能區。除了謀求“擴容”外,橫琴還可以通過自貿片區經驗的復制推廣與周邊的保稅區、港口聯動。
剛剛閉幕的深圳人代會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打造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全年新引進港企2000家以上、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團隊80余個。
“量化的指標顯示出深圳對接香港投資貿易規則的信息。如果前海的工作、生活環境和香港有很大差別,香港企業尤其是創業青年根本不會來。”毛艷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