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乳粉沖擊國內市場
一方面是原奶產能過剩、奶農賣奶難,另一方面,乳企正大量收購進口的大包粉。
所謂大包粉,就是用原奶制成的原料粉。“進口乳粉賣2萬元一噸,國產乳粉成本就要3萬多一噸,乳企當然會選便宜的。”劉江城說。
國產原奶在價格上處于明顯劣勢。根據國際奶業經濟學會的數據,2015年全球全年原奶平均價格為1.85元/千克,美國2.37元/千克,新西蘭1.65元/千克,我國10個主產區原奶平均價格為4.05元/千克。
飼料價格高、單產量低是背后原因。劉江城說,我國的奶牛一般每頭每天產奶20公斤,年產6噸,而國外品種較好的奶牛每頭年產量高達10噸以上。
飼料方面,董長林說,粗飼料中的苜蓿草在美國400元一噸,在寧波賣3000元一噸,精飼料中的玉米在美國2毛多一斤,在寧波便宜點也要9毛多一斤。
“成本不在一個起跑線上,怎么跟人家競爭?”董長林反問。
北京市一家超市銷售的牛奶。
被冒充的常溫奶和巴氏奶
在董長林看來,進口乳粉對市場的沖擊并不是主要問題。
“巴氏奶是用巴氏消毒法處理的鮮奶,很難被進口乳粉取代,因為保質期短,本地奶源具有優勢。”董長林說,但問題是,有些企業用復原乳冒充常溫奶或巴氏奶,廉價銷售,斷了奶農最后一點競爭希望。
他說,“寧波過去有1萬頭奶牛,鮮奶銷量為一天20噸,現在只剩下3000頭奶牛,銷量卻增加到120噸,這多出來的100噸鮮奶是哪里來的?”
復原乳俗稱還原奶,是指把新鮮牛奶經過高溫殺菌干燥制成乳粉后,再還原成液態奶的乳制品。廣東省奶業協會顧問王丁棉指出,巴氏奶能保存絕大部分的營養,但復原乳要經過多次高溫、脫水、加水的過程,會造成營養成分的流失。
根據《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使用復原乳作為原料生產液態奶的,應當標明“復原乳”字樣,并在產品配料中如實標明復原乳所含原料及比例。
2005年出臺的《關于加強液態奶生產經營管理的通知》明確規定,在巴氏殺菌乳生產中不允許添加復原乳。
今年5月中下旬,湖北省食藥監局通報了對10余家企業進行突擊檢查的情況,多家企業因未按規定標注“復原乳”字樣被要求整改。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標注“復原乳”的產品很少,多數液態奶包裝上會標注“生牛乳”。對此,王丁棉說,乳企使用復原乳而不進行標注的現象并不少見。
北京某超市銷售的一款巴氏奶,配料顯示為“生牛乳”。中新網邱宇 攝
尋找出路
艱難生存的奶農正在尋找新的出路。
近幾年,通過對生鮮乳進行及時加工,向消費者提供新鮮乳品的“鮮奶吧”迅速普及。董長林也開了一家“鮮奶吧”,用來彌補養殖場的虧損。
“早上5點取奶,最晚賣到下午5點,有些新鮮牛奶能在出爐半小時之后被喝掉。”他說。
王丁棉認為,奶農在議價、定價方面是弱勢群體,“鮮奶吧”是被乳品企業壓價和拒收奶逼出來的。
他說,“鮮奶吧”的經營者多有自有牧場或生鮮奶源,經營更具專業性,主營新鮮的牛奶和低溫奶品。有助于奶農的增收,也能使奶農降低市場風險。
與互聯網結合的商業模式也開始發展。“人人牧場”是一個平臺,用戶能通過平臺認養奶牛,并享受鮮奶配送上門的服務。
人人牧場創始人王景星說,奶農把原奶交給乳企,需要經過層層代理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人人牧場大大縮短了銷售渠道,消費者能享受到價格與質量上的雙重優惠。
“奶農如果只靠給乳企供應原奶,生存會非常困難。”王景星說,“我們現在還算不上雪中送炭,但也希望能幫奶農解決一些問題。”(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