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的,正是他不愿說的。
當滴滴將優步中國納入囊中,網約車的江湖近乎一統。但聚光燈下,這家注冊用戶已達億級的獨角獸企業,面目卻愈發模糊。
Uber全球持有滴滴5.89%的股權,何以享受17.7%的經濟收益?近一年來,滴滴百億美元的融資都進了哪個主體?投資方各自占股多少?“滴滴出行”App由誰運營?所取得的收益又實際歸屬于誰?能回答這些問題的人寥寥無幾。
而知曉內情的滴滴則諱莫如深,選擇了習慣性沉默。
透過有限的公開信息和多方采訪,上證報記者發現,借助“離岸融資實體—離岸殼公司—香港殼公司—境內外商獨資企業—境內運營實體”的鏈條,滴滴搭建起了典型的VIE架構。在這一架構下,滴滴肆意地吮吸著資本,不斷兼并、擴張,打造自己的產業帝國,同時承擔著外界不曉的驚人虧損。
當下,滴滴正面臨商務部的反壟斷審查,其經營數據和繁雜的股權在監管銳眼下將無處可藏。
滴滴帝國雛形
從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公司名號中,可以發現諸如商業保理、保險經紀、融資租賃等業務類型。意味著那些給滴滴數百億美元估值的投資大佬,其實不是在賭一款打車軟件的成敗,他們所賭的,是一個產業帝國的未來。
許多人或許想不到,在他們幾乎每天都會聽到的“滴滴一下,馬上出發”的溫柔提示背后,一個野心勃勃的產業帝國正悄然崛起,且已初具雛形。借由滴滴與優步中國合并案透出的點滴細節,以及上市公司公告中的只言片語,我們可大致了解到滴滴(合并優步中國前)的估值已經高達270億美元。
支撐這一估值的,是滴滴悄然建立的龐大而復雜的產業架構。據上證報記者統計,目前,滴滴僅在境內就已擁有近二十家子公司,并且,隨著新生業務的開拓,其子公司、孫公司的數量還在不斷增長。由于滴滴的刻意低調,這張縱橫交錯的大網顯得尤為神秘。
從構成上看,滴滴的境內公司大致分為三類:滴滴系、快的系和創新業務(預計很快還將增加優步系)。作為核心,“滴滴系”的旗艦公司當屬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小桔科技”)、北京嘀嘀無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嘀嘀無限”),以及注冊地在天津的滴滴(中國)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滴滴中國”)。其中,小桔科技旗下還有滴滴商業服務有限公司、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等。
去年合并而來的“快的系”公司也是滴滴帝國的重要組成,主要包括: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快迪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奇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奇心(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大黃蜂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
近半年多來,滴滴還密集成立了不少新公司,大部分歸屬于小桔科技麾下,包括:深圳北岸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南岸(上海)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滴圖(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嘉興橙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嘉興桔子共享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同時,“滴滴系”的香港公司——快富控股有限公司還在上海自貿區設立了眾富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簡稱“眾富租賃”)。作為滴滴的創始人兼董事長,程維個人還直接投資成立了嘉興桔子投資有限公司……
從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公司名號中,可以發現諸如商業保理、保險經紀、融資租賃等業務類型。意味著那些給滴滴數百億美元估值的投資大佬,其實不是在賭一款打車軟件的成敗,他們所賭的,是一個產業帝國的未來。
例如,汽車金融就是滴滴新擴張的業務之一,今年3月底,眾富租賃成立,注冊資本高達10億元人民幣,程維擔任法人代表。
目前我國的汽車金融滲透率遠低于發達國家,眾富租賃的設立,可視為滴滴搶占資源的適時之舉。不僅如此,保險經紀、商業保理類公司的注冊成立,也顯露了滴滴向金融服務領域全面擴展的野心。
橫向來看,滴滴圍繞整個在線出行生態圈的投資并購也從未停歇,除了本次交叉入股Uber全球外,滴滴還在去年8月投資了東南亞打車應用運營商GrabTaxi;去年11月又戰略投資了餓了么。不過,對這幾次投資的金額和持股比例,滴滴方面沒有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