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講述】
校園內外 皆是詩詞課堂
講述人:重慶江津區西城小學校長 陳強
近年來,區教委在全區中小學校開展詩詞進校園活動,我們學校積極探索,已形成了完備的詩文育人體系,2019年成為重慶市“詩教名校”。
我們最富創新性的做法,是融合教室、學校、社會三個空間,實現詩詞的全時空育人功能——立足教室小課堂,利用每天晨讀、課前三分鐘教學生吟誦古代詩文;立足校園中課堂,搭建展示師生才藝的成長舞臺,“詩詞吟誦會”“詩詞大會”“主題詩詞創作比賽”等一系列誦讀、比賽、創作活動,滋潤著學生幼小心靈;立足社會大課堂,每學期帶領學生赴革命教育基地朗誦革命詩詞、愛國主義詩歌;每學年開展游學活動,讓同學們創作描寫家鄉美景、贊頌祖國偉大成就的詩歌……
師生們為此全心投入。在張敏副校長牽頭下,學校公眾號最近上線了《靈童·經典》電子書。從紙質書到電子書,從經典讀本到書香課程,15年來,她和團隊已記不得熬了多少個通宵、查閱了多少本資料。為了一個字的讀音,幾位老師爭執不下,專門請教西南大學教授,才得出結論。后來,為了解決孩子們在家自學時斷句難的問題,張敏萌生了做電子書的想法。用她的話說,娃娃們愛讀詩詞是好事,“做老師的肯定要想盡辦法幫他們掃清障礙”。
孩子們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瞧,剛入學時膽子很小的王東,在六年的詩詞浸潤下成長為英氣瀟灑的少年。在老師們帶領下,他和很多孩子愛上了詩詞,性格開朗了很多。
詩教之路,長途漫漫,唯愿行走其間的師生成為原上的草、夜空的星,承載其美,也裝點其美。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張勝、陸健、李潔、李宏、張國圣、周洪雙、龍軍、禹愛華、趙嘉偉、趙秋麗、馮帆、王斯敏光明日報通訊員王鵬、孫歡歡、李青)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6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