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感謝我的聯戶黨員劉曉秋,要不是她到我家宣傳發展庭院經濟的相關政策,我還不知道在自家庭院搞種植養殖還能得補貼,在她的帶動下,我在園子種了一畝多蒼術,還養了20只珍珠雞,感謝黨和國家這么好的政策,我一定得好好發展庭院經濟。”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新林鎮新風村村民高國友高興地說。
今年,扎賚特旗以黨員干部進嘎查村(社區)、全域互聯共建、民企興萬村、“一社區一社會組織”等工作載體,按照“居住相鄰、分類聯戶、方便服務、動態管理”的原則,創新推行萬名黨員干部“聯戶同心”工作,集中為群眾宣傳黨的政策、倡導文明生活、助力產業發展等,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導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今年是我們第4年種木耳,廠里面給提供廠棚、提供技術。每年收益都不錯,一個大棚是1.6萬棒,每年都凈收入2萬多元。”阿爾本格勒鎮珠日根嘎查種植戶魏烏友那說。目前黑木耳種植基地輻射帶動600余戶農牧戶種植黑木耳,帶動1200余勞動力就業增收。該嘎查在嘎查黨支部的帶領下,通過發展黑木耳產業之后,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一年四季都有錢賺。可別小看這些大棚,這可是我們的錢袋子。”魏烏友那笑盈盈地說。
嘎查黨支部書記康雙玉告訴記者,通過構建“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機制,2022年嘎查集體經濟收入達到6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突破了1.5萬元。
打好“黨建牌”,結出了致富“果”。這也再次印證:黨建工作抓實了就是生產力,抓好了就是凝聚力,抓細了就是競爭力。
扎賚特旗持續在擴大有效覆蓋、激發支部活力上下功夫,在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上打出一套“組合拳”,黨建工作展現出百舸爭流、百花齊放的生動畫面。
扎賚特旗開展黨建品牌創建工作,重點推動的黨建品牌項目9個;在農村牧區,重點推動“一諾兩評三清單”工作,推進危舊狹小黨群服務中心“清零改建”計劃,培養“曉景”式鄉村產業帶頭人,推動解決熱點難點問題400余件;在城鎮社區,以“書記項目”為抓手,重點推動社區“紅黃藍”榜考核評議制度,全面鍛造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的黨組織書記“頭雁”骨干隊伍。在旗直機關,重點推動“三亮一議四清單搭建在職黨員服務驛站”,通過居民“點單”、機關“接單”、黨員“買單”、群眾“評單”方式,推動機關黨員下沉社區精準服務群眾。在“兩新”組織,重點推動“構筑紅色聯盟凝聚紅色力量”品牌創建,通過構建“5+N”新就業群體黨建服務聯盟,打造“紅色驛站”“紅色蓄能站”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蓄能充電服務網點,推動新就業群體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一聲令下,盡銳出戰。持續推動“干部到鄉”工程,選派481名政治過硬的優秀干部駐村工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證。截至目前,全旗嘎查村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全部超過25萬元。
全旗組建7個推進組,抽調28名業務骨干,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專項工作。
聚焦基層黨建工作的堵點、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點,扎賚特旗突出政治功能、隊伍建設、組織生活、作用發揮、群眾工作“五強”標準,堅持體系布局進一步升級、機構設置進一步規范、場所建設進一步提檔、職能職責進一步明確、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信息平臺進一步融合等“六個進一步”,通過“以獎代補”、規范標準、掛牌命名等方式,打造“最強黨支部”建設示范點,切實發揮黨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扎賚特旗全旗上下牢固樹立“項目為重、環境是金”的理念,緊緊圍繞推動“五大任務”見行見效,計劃實施盟級重大項目42項,總投資340.99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42.6億元。,已開復工項目38個,完成投資14.57億元,以優質項目擴大有效投資。同時,優化營商環境,切實做好企業項目發展“店小二”“服務員”。
堅持實施“人才引進”行動,創建盟級“扎賚特旗羊業科技小院”,實施“興安工匠”擴面培育和“鄉土人才”提質培育項目,推動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組團式”幫扶工作,開展“專家人才服務基層”行動,建立“1+1+3”專家人才服務基層模式,做優做實做細人才服務工作。(通訊員白玉亮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高平 王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