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周二收盤價再創新高,市值首次達到1.2萬億美元。因擔心估值太高不敢買入的共同基金受到了業績“懲罰”。
英偉達今年的飆升令投資者興奮不已,但大量基金經理因其估值過高而特意避開——他們也因此受到了業績表現不及基準的懲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家半導體公司的芯片為ChatGPT等生成型人工智能提供支持,今年在人工智能熱潮的推動下,股價上漲了兩倍多。然而,與英偉達在關鍵股指中的權重相比,許多基金的持有量卻較少,使得它們更難超越基準估值的表現。
基金對英偉達的持有低于股指權重
截至周二,英偉達和其他六只巨型股票——蘋果、微軟、Alphabet、亞馬遜、Meta和特斯拉貢獻了2023年標普500指數總回報率的73%。其中,僅英偉達就占該指數回報率的14.9%。
然而,基金經理對其中許多股票的配置不足,其中包括美國市值最大的蘋果公司。截至第二季度末,英偉達在主動管理型投資組合中的持有量排名才第三,次于蘋果和微軟。
根據晨星公司對基金最新監管文件的分析,在以標普500等指數為基準的近330只共同基金中,只有15%持有高于指數權重的英偉達股票。而今年迄今為止,在英偉達持有量低于平均水平的基金中,85%的表現遜于標普500。
高盛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七巨頭在標普500中的權重為28%,但是共同基金持有的平均權重僅為18%,這個差距是有史以來最大的。
持有的權重差距是2023年共同基金業績的主要阻力。
投資者為何對英偉達保持謹慎
英偉達的估值一直是一些投資者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也有投資者在該股今年飆升230%后對買入持謹慎態度。根據Refinitiv Datastream的數據,該股目前的市盈率為33.6倍,12個月遠期市盈率為33.6倍,而納指市盈率不到24倍。
除了估值之外,對芯片需求是否會持續在當前水平以及人工智能領域將如何發展的擔憂也讓一些人保持觀望。
在上周發布強勁的財報后,英偉達股價本周二收盤價創下歷史新高。與此同時,隨著分析師上調盈利預期,該股的預期市盈率放緩至約八個月來的最低水平。
WisdomTree全球首席投資官杰里米·施瓦茨(Jeremy Schwartz)表示,盡管英偉達的估值有所放緩,但該股7月底的預期市銷率達到25倍。他根據歷史分析發現,相對于標普500而言,具有類似比率的股票未來12個月內平均下跌36%。
Tallbacken Capital Advisors首席執行官Michael Purves也表示,從市銷率來看,英偉達的股價看起來仍然昂貴,同時他也對半導體行業容易出現的周期性波動保持警惕。他建議客戶持有英偉達的“看跌”短期期權頭寸,用于對沖市場低迷的潛在風險。他說,
該股出現了驚人的上漲,回調20-25%是完全正常的。
在對英偉達股票進行評估之際,投資者還在判斷大型科技股和成長股是否能夠迎來強勁反彈。標普500指數較7月底的高點下跌了2%,但今年上漲了約17%。
編輯/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