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屆香港交易所中國論壇在上海召開,針對港交所上市改革成果和方向進行探討。
港交所近來推出了同股不同權、第二上市等新的上市規則章節。陳翊庭表示,“特專科技企業上市機制是港交所新一輪改革的重頭戲,未來港交所將根據發行人和投資者需要,不斷擴充18系列上市規則。”
【資料圖】
針對今年6月推出的“港幣-人民幣雙柜臺模式”,香港交易所聯席營運總監姚嘉仁表示,“港幣-人民幣雙柜臺模式”迎合了市場貨幣需求更加多樣化的新增需求。雙柜臺推出后,初步的市場反應很好,未來港交所將引進南向投資者到人民幣柜臺,更好地促進資本市場互聯互通,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樞紐的地位。
同時,港交所會繼續打造有吸引力的市場環境,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資者,并對市場機制進行調整,比如國債期貨、針對惡劣天氣下的交易安排、大宗交易的細節完善等等。
持續擴充18系列上市規則
香港交易所聯席營運總監陳翊庭在會上表示,現在香港市場上市的公司共2650多家,1400多家是內地企業,數量占比為55%,市值和每日成交額占港股的7-8成。港交所發揮了“超級聯系人”的作用,使全球投資者通過港股市場來分享中國的發展紅利。
此前,港股主要集中的是傳統經濟的公司,比如房地產、金融類。近年來,港交所進行了多次上市改革,尤其是2018年,港交所推出三個新的上市規則章節:8a是針對同股不同權,19c是針對第二上市,18a是針對生物科技公司。
陳翊庭表示,19c為中概股提供了赴港第二次上市以及雙重主要上市渠道,目前已有30-40家中概股企業在港上市,占到在美上市公司總市值的9成。
第二次上市和雙重主要上市是目前中概股回家的兩種方式。陳翊庭表示,“這兩種方式的審批流程是一樣的,準入要求也差不多。區別在于:一是上市后的合規要求,第二上市繼續遵守第一監管方的規則,港交所基本不做額外的合規要求,雙重主要上市需要嚴格遵守兩個上市地的規則;二是雙重主要上市可以納入港股通,內地投資者可以通過港股通投資,基于內地投資者巨大的規模,有很多第二上市企業申請升級為雙重主要上市。”
8a是同股不同權,新經濟公司的發展需要大量資金,但經過多輪投資攤薄,創始人未必能控股,這對競爭是不利的。因此,同股不同權安排特別受新經濟公司的歡迎。
18系列開創了新的上市規則安排,聚焦每個板塊企業的特質和需要。陳翊庭表示,“18a適用于生物科技公司,醫藥研發過程需要大量資金,藥品一旦研制成功爆發很厲害,18a允許生物科技公司在研發期間就登陸資本市場,不需要盈利,甚至不需要有收入,當然這是有風險的,規則里會有要求進行充分的風險提示和披露。新冠疫情爆發,很多18a上市公司研發疫苗和藥品,體現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初衷。”
18c是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新突破,比如備受投資者青睞的信息技術、硬件軟件、半導體、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農業科技、環保節能等,在我國強調自主研發的背景下,18c使得又一批新的企業成功融資,真正體現了“國家所需,香港所長”。
雙柜臺模式是人民幣生態圈起點
近來,港交所互聯互通機制的優化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標的物從股票引申到了債券、ETF、利率互換。截至今年年中,南向資金進入香港2.3萬億港元,累計成交35萬億港元,北向持股市值達2.4萬億人民幣,累計成交額104萬億人民幣。
港交所在客戶的持續引入和優化方面不斷努力,打造有吸引力的市場環境,過去幾年除了引入歐美投資者之外,亞洲、中東等地區的數量也在不斷擴大。未來努力的方向包括香港市場機制的調整,如國債期貨、針對惡劣天氣下的交易安排、大宗交易的細節完善等。
港交所于6月19日正式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柜臺模式”及雙柜臺莊家機制。雙柜臺模式推出后,投資者可選擇以港幣或人民幣交易同一發行人的證券,并可在港幣柜臺和人民幣柜臺間進行跨柜臺交易。
香港交易所聯席營運總監姚嘉仁表示,雙柜臺模式迎合了市場的新增需求,即市場對貨幣的需求更加多樣化。中國的GDP在全世界的占比是18%,人民幣具備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條件。基于市場機會和需求,港交所實施了一系列人民國際化需要的舉措:一是人民幣產品開發,尤其是離岸人民幣產品的開發;二是人民幣配套需求,有投資肯定就有融資需要,利用香港的優勢提供更好的服務內容;三是兩地人民幣互通機制,選擇雙柜臺模式作為豐富人民幣生態圈的起點,以占日均交易量4成以上的24只股票先行。
雙柜臺模式初步的市場反應很好。姚嘉仁表示,下一步會和內地交易所商討如何引進南向投資者到人民幣柜臺,包括南向通、港股通的優化、多引入一些外國公司,以更好地促進資本市場互聯互通。
編輯/Jeffr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