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4日,雷軍站上了闊別已久的國家會議中心主舞臺,三年前,他就是在這里開啟了小米10周年的第一次個人主題演講《一往無前》,并宣布推出小米首個面向高端市場的智能手機產品——小米10 Ultra。從此,每年8月雷軍都會如約出現在舞臺中央,深情地敘述他過去幾十年的創業經歷和對小米未來的深刻思考。而今年,除了這些思考,雷軍又重提小米的高端化之路。
在三年時間里,小米分別推出了三代高端產品,但面對智能手機的紅海,直到去年12月的小米13發布會上,雷軍才宣布,在小米走過了三年的高端戰略探索期后,終于有了突破性的進展。8個月后,雷軍開啟了這場名為《成長》的演講。
小米三年的高端之路探索還在繼續
雷軍口中的小米高端化之路探索,已經有三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小米推出過四代數字系列智能手機,三代折疊屏手機,進行了多次公司組織架構的調整,并不斷宣布對外的品牌合作。
(相關資料圖)
在演講中雷軍回憶了去年春節前公司內的一次關于小米高端路線的爭論,堅定了他們要做高端化的決心。“我們創業的夢想就是把小米做成全球知名的科技品牌。無論多難,我們一定要堅持使用小米品牌做高端。”雷軍在演講中說到。
之后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小米在去年的5月宣布和徠卡達成戰略合作,為小米13的成功出圈增添了一個極重的砝碼。在雷軍的回憶中,小米曾經有人提出過疑問,徠卡和華為合作五年,將華為的影像帶到了一個同行都未曾企及的高度,小米如今要選擇和徠卡合作,能超越競爭對手嗎?
雷軍的觀點則認為只要徠卡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老師,只要小米用心學,他們的能力就一定會成長。而也是在雷軍極力的推動下,最終促成了小米和徠卡的合作。
在過去三年中,憑借自身研發成本的不斷投入,以及包括徠卡在內的品牌合作的不斷加持,小米確實在高端市場做出了一些成績。
5月25日小米發布了2023財年第一財季財報,財報顯示小米一季度大陸智能手機銷量4000-5000元價位段安卓廠商中排名第一,市占率同比提升至24.1%。定價3000元及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占比同比增長4個百分點,大陸地區智能手機ASP創單季新高,同比增長超18%。
高端手機占比提升有效帶動了手機毛利率的改善。Canalys數據顯示,小米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第三,達3040萬臺,市占率為11.3%,智能手機業務收入達人民幣350億元,毛利率為11.2%,環比提升3.1個百分點。
小米13收獲了市場和口碑,但顯然小米的高端化進程,距離兩年前雷軍口中的“三年登頂全球第一”的愿景還相去甚遠,也注定充滿挑戰。
在Q1的財報中,小米智能手機的ASP由2022年Q1的每部1188.5元,同比減少3.1%至本季度每部1151.6元。在國內ASP上升的大前提下,小米海外市場的高端化進程似乎沒有明顯的改善。
Canalys最新的報告中顯示,在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高端(500美元及以上)智能手機逆勢上漲,同比增長4.7%,占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的1/3還多。隨著智能手機市場規模萎縮,幾乎所有的主流廠商都盯上了高端市場這塊肥肉,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而在蘋果大肆吃下智能手機45%的營收和85%的營業利潤后,留給Android市場和小米的機會似乎都壓在了折疊屏這一條產品線上。
在過去的三個月時間里,包括華為、榮耀、中興、三星在內的主流手機廠商都推出了自家的高端產品,這其中不乏X3、Magic V2、Galaxy Fold 5這樣的折疊屏產品,在智能手機形態設計停滯了16年之后,折疊屏的出現,給了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一個全新的突破口。
有機構預測,在2023年,折疊屏手機的市場規模將會達到全部手機出貨量的3-4%,而到了2027年全球可折疊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將突破1億部。如果說高端手機是智能手機市場逆勢增長的那片藍海,那折疊屏就是在藍海中乘風破浪的船。
在今年的演講中,雷軍宣布了小米旗下第三款折疊屏手機MIX Fold 3正式發布,這也是被小米寄予厚望的產品。
MIX Fold 3,為小米折疊屏定調的產品
如果說去年的MIX Fold 2是小米將折疊屏推翻重來的產品,那今年的MIX Fold 3算是為小米在折疊屏路線選擇上定調的產品。
MIX Fold 3幾乎用了和去年Fold 2相同的機型設計,小米更多的創新來自于對于材質的探索和折疊屏轉軸的研究。在這一代的產品上,小米首創了龍骨轉軸,這種比水滴轉軸更輕更薄的轉軸結構,幫助MIX Fold 3大幅降低了機身的重量并節省了內部空間。
但小米在折疊屏的路線選擇上沒有和華為榮耀一樣走輕薄的路線,他們將一個四鏡頭模組、無線充電模塊以及更緊密的PCB板結構放入到了MIX Fold 3內部,和雷軍創辦小米時展現的極客精神一樣,小米希望他們的產品可以給用戶更多的功能方面的體驗。
而在產品力方面MIX Fold 3依然做到了同行業中指標參數最好的產品之一,驍龍8 Gen2的處理器,徠卡加持的四攝影像系統,4800毫安時的電池,以及三星E6發光材質的屏幕,配合今年小米在功耗和手機性能調度的研發投入,MIX Fold 3整體的體驗要比去年Fold 2好了不少。
很顯然小米在用他們熟悉的方式,去打造MIX Fold 3這樣一臺折疊屏的手機,對于小米的用戶來說,更加看重產品功能上的體驗,變相的幫助小米走到了和華為榮耀主打輕薄之外的另一條路線上,這無疑對于折疊屏產品的快速普及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如今的折疊屏給了手機廠商極大的研發自由空間,折疊屏的路線選擇也成為了每家公司在未來一段時間最大的看點。
連同MIX Fold 3一起發布的,還有小米硬件史上最大的平板產品Pad 6 Max 14英寸和Redmi旗下可能是今年最好的手機K60至尊版。
小米Pad 6 Max擁有一塊14英寸2.8K分辨率的LCD屏幕,驍龍8+的處理器,1000毫安時的電池,這也是目前小米平板產品線中最大的屏幕尺寸,配合全新的焦點觸控筆和可拆卸的鍵盤底座,小米在發布會上多次強調了這臺設備的移動辦公屬性。
同時小米還在Pad 6 Max上打造了一個全新的“工作臺”模式,充分利用14英寸屏幕的空間,在開啟工作臺模式后,可以實現4個多任務窗口的同屏工作。
Redmi品牌也在此次發布會上更新了K60系列的最新產品K60至尊版,該款產品在硬件生態合作上展示了小米過去一段時間的積累。Redmi K60至尊版和聯發科以及Pixelworks聯合定制了一整套的顯示系統解決方案,通過這臺手機內置的天璣9200+處理器,Pixelworks X7的獨顯芯片以及小米在算法上的調教,K60至尊版可以顯示包括原神和王者榮耀等主流游戲的高幀率和高畫質并發。
幾乎不出意外,小米在今年的雷軍演講中,拿出了頗具看點的三款產品,尤其是MIX Fold 3的推出,被雷軍看做是過去一年多時間里,小米研發能力集中爆發的體現。
很顯然,在對于高端折疊屏手機的定義中,小米給出的答案是全面,即硬件配置、系統體驗、芯片能力、品牌感召力等多維度達到全面的覆蓋。配合此次平板產品線多次提及的生產力加持,小米希望以此來影響高端用戶,就像蘋果和華為在他們的產品生態上做的那樣。
CyberDog 2來了,但小米汽車還沒來
作為整場演講的One More Little Thing,小米在此次發布會上還展示了第二代的CyberDog,相比2021年發布的那個沒有頭的初代版本,今年的CyberDog 2在整體的設計上更加接近于我們對于寵物狗的認知。
CyberDog 2的尺寸比上一代縮小16%,重量減輕40%,大小和重量均接近真實小型犬;頭部、腿部、腰身比例參考杜賓犬設計,更貼近小型犬外形。相比上一代,CyberDog 2這一次擁有了19組的傳感器系統,并且全面介入了小愛同學的語音識別系統,通過小米自研的微電機系統CyberGear,CyberDog 2在原有一代的基礎上,增加了包括芭蕾、滑板等更高精度的動作支持。
小米為了提升CyberDog 2的平臺競爭力,也在發布會上宣布將對CyberDog 2超過100+的API進行開源。12999元的售價,也讓這款產品這一次真正意義上從實驗室走到了前臺。
而整場發布會,雷軍對于小米汽車沒有提及,距離小米2024年上半年實現量產的時間節點越來越近,但如今關于小米汽車的消息卻越來越少。雷軍曾說過,未來兩年不會再公布太多進展,但對于外界來說,造車的進展是否順利,將會成為影響未來小米集團發展的第二大關鍵性因素,因此外界對于小米造車的關注度,從沒有衰減過。
今年年初,據稱是小米首款車型MS11的設計效果圖在網絡上廣為流傳,該設計效果圖與此前曝光的工程圖造型基本一致。在輿論發酵過后,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在微博上進行了回應,表示這是小米汽車二級供應商保密的設計文件。隨后,該二級供應商以及涉密人被小米內部通報處理。這一系列舉動,無疑是對小米首款車型MS11設計效果圖真實性的實錘。
這也是迄今為止我們距離小米汽車真容最近的一次。據此前豹變的消息,小米汽車亦莊工廠已經基本建設完成,工廠自產并下線了四五輛汽車,正在積極測試中。車型保密程度之高,就連廠里大多數員工都未見過車的“真面目”,在人來人往的亦莊工廠,只有四五輛全程包著黑布的轎車在進進出出不間斷測試。
而據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汽車在明年上市的時候,可能會覆蓋20-30萬區間,整車的定位會對標Tesla Model 3,但對于最終的定價,小米還要參考明年的市場情況而定。
2023年一季度小米集團財報顯示,小米集團一季度研發支出為41億元,增長17.7%,其中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共投入11億元。同時小米汽車還投資了50多家汽車供應鏈企業。另外,小米汽車還將與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合作,打造車載應用、支付系統、電商平臺等豐富的服務。
顯然小米在利用手機行業多年建立起來的生態優勢去打造智能汽車,雷軍曾表示汽車行業的本質將從機械演變為消費電子,市場份額高度集中于頂級企業。當電動車行業進入成熟期時,世界前五大品牌將占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
這似乎和余承東當年“未來手機廠商只剩下兩三家”有異曲同工之處,而包括李想、何小鵬也曾經在公開場合表達過類似的觀點。
盡管還遠不到洗牌的時候,但小米汽車依然是擺在雷軍和整個小米集團面前一場嚴峻的考驗,能否后來者居上,這個市場也在等待著答案。
編輯/jay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