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萬得通訊社報道,近日,英偉達的公眾號每天都在推薦它的邊緣計算平臺Jetson,細查之下,這里或承載著英偉達的另一個萬億市值戰略。
(相關資料圖)
邊緣AI產品:NVIDIA Jetson
英偉達顯然不滿足定位于GPU芯片設計廠商,外界推測,黃仁勛對英偉達的定位為計算平臺公司,其商業愿景是只要與AI加速有關領域都會用英偉達的硬件和軟件。
要完成AI平臺類公司的愿景,邊緣計算領域是必爭之地,英偉達已推出Jetson、Isaac AMR等平臺占領邊緣AI。
Jetson是NVIDIA嵌入式計算平臺的總稱,定位是面向各類端用戶的應用需求,根據大家算力、產品設計、外接傳感器等需求,打造了不用技術規格的嵌入式計算平臺,為各行業提供了低功耗高性能的AI解決方案。現在市面上的Jetson產品有以下四款:1.入門級別Jetson nano,2.基礎版Jetson TX2,3.高性價比Jetson xavier xn,4.高性能Jetson AGX xavier。
如Jetson Nano是一款低成本的AI平臺,具備較高的性能和能效,可以運行計算量不大的AI工作負載和多個神經網絡,以及同時處理來自多個高清傳感器的數據。這使其成為向嵌入式產品中添加高級AI的最理想選擇。官方售價899人民幣。
每個NVIDIA Jetson都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模組(SOM),包括CPU、GPU、內存、電源管理、高速接口等,所以英偉達的戰略早已不只是做圖形芯片。
從“云”到“邊緣”,英偉達全面挺進AI
如果說英偉達的GPU已經獲得人工智能芯片壟斷地位,邊緣AI無疑是下一個藍海。
邊緣算力,通常指部署在設備本地的算力或者離用戶距離較近的數據中心中的算力,邊緣算力相較于云端算力,擁有低成本、低時延、高隱私三大特性。這使得邊緣計算在許多領域都具備巨大的應用潛力,包括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隨著AI催化下算力需求加速走向多樣化,單一的云端算力無法滿足所有需求,算力正在走向泛化,走向“云邊端”梯度分布的格局。
邊緣計算減少了需要傳輸到云端的數據量,并允許實時數據處理。因此,它可以降低對帶寬的需求,同時提高設備性能,大量生成式AI模型可以直接在終端設備上運行。
無獨有偶,高通、華為等巨頭也有類似云邊端的全覆蓋戰略,高通提出云邊一體的混合AI路徑,深度開發邊緣AI,云端AI選擇與微軟等公司合作;華為提出IEF+高斯數據庫全面覆蓋邊緣AI場景。
根據華為和信通院的預測,到2030年,預計將有80%的數據和計算任務在邊緣節點完成,可以預見,這個市場相比人工智能大模型,對GPU的需求,一點也不小。
編輯/Somer